河南农民工被赞“救人专业户”:人命关天 怎能不去

02.01.2016  12:12

资料图

人民网郑州1月2日电(黄莎)黄河岸边,他成功救起落水的31人,近日,河南荥阳市王村镇司村王西广舍己救人的事迹传遍了黄河两岸,其先后获得了“中国好人”、第五届河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人命关天,怎能不去?”每次遇上家人的劝说,皮肤黝黑、不善言谈的他总是把这句话抛给家人。身为农民的他,却有一个响亮而又特殊的身份“救人专业户”。

曾因落水,王西广与救援结下不了情

12岁那年的王西广和家人在黄河里翻船落水,被同村村民救起。重获新生的王西广暗暗下定决心,要报恩。从1982年他救起第一个落水人后,几十年来,他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湍急的黄河中救人。至今,他已成功救起31人。

王西广和妻子开的小卖部,除了卖东西,已被群众当成黄河岸边的报警点,每逢发现危急状况,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来这里找到王西广。因为多次救人,王西广养成了一个习惯,时不时地就要到黄河岸边走走看看。

激流无情,人有情,险滩阻挡不了王西广每每的纵身一跃。4年前的一天夜里,王西广接到求救电话,3名村民黄河捞鱼,不慎困在水中沙丘,随时有被河水吞没的危险。自古以来黄河渡船就有“深夜不行船,风大不行船,醉酒不行船,下雨不行船”的行规。身为黄河滩居民,王西广何尝不知。妻子劝王西广不要去。“人命关天,怎能不去?”王西广说着穿上救生衣就出发了。天色已晚,水流湍急,事发处水深足足有8米,无法实施人工泅渡施救,只能用冲锋舟救人。最终成功将受困人员救上了岸。

2013年8月的一天,两名女子领着小孩在黄河边玩耍,两个孩子不慎掉进黄河。王西广到来后,迅速跳进水里,先奋力拉出了离河岸较近的孩子。另一个孩子已经被大水淹没,由于夏季水深沙多,每行一步都很艰难,像这样的情况最容易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可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人救上岸!”他冒着巨大的危险,凭借自己的好水性,最终把落水儿童救上岸,并进行了急救,一直等到孩子慢慢恢复意识,王西广才长舒一口气。

救人专业户”坚持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救援活动,壮大救援力量,2015年,王西广牵头组建了司村黄河救援队。他还动员自己19岁的儿子加入救援队伍。这些年下过多少次水,救过多少人,王西广没有细算过。

黄河水虽然算不上汹涌,但暗流凶猛,漩涡太大太多,河里曾淹死过不少水性好的人。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上,就连三伏天会游泳的人也不敢轻易下河。”谈起那天营救时遭遇的险境,司村党支部书记王关生说。

王西广回忆,最凶险的一次是2011年6月20日那次,这天下午3点,温县赵堡镇东平滩村村民张发、张天和贾贵趟水过河去捞鱼。下午往南岸去时,水浅且水面不宽,当晚上他们返回时,却傻了眼,只见黄河水位上涨,水流湍急,足有4米多深,已经无法返回。眼看天色越来越暗,河水越涨越高,就商议由水性最好的张发游回北岸,拨打110报警。

温县警方接到报警后,鉴于事发地位于荥阳市境内,温县警方又向荥阳警方通报情况,请求联合营救。在星光下,救援人员看到近200多米宽的黄河水面,水流湍急。为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放弃了泅渡救人的计划,改用冲锋舟救人。经过打听,他们找到了水性比较好且会开冲锋舟的王西广,让他帮助施救。王西广来到岸边,驾起冲锋舟,与救援人员一起直奔河心。凭着对河道比较熟悉,小心翼翼地避开一些险滩和漩涡。22时24分,两名被困人员终于上了冲锋舟,被救上黄河南岸。

对于王西广多次不顾个人安危下水救人,妻子、女儿和儿子总是再三叮嘱他,“你救人我们也不反对,可是你总得先顾住自己呀,就是你水性再好,也要先穿上救生衣,黄河水无情呀!”王西广总是满口答应,可是,救人的时候有时衣服都来不及脱,更不用说穿救生衣了。

提起自己救人的故事时,王西广不好意思地说,“又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见谁都说,时间一长,就不太记得了。

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因多次救人被大家关注,其实我自己感觉没有什么。”王西广说,希望大家能在别人危难时出手相助。虽然,王西广已经年近半百,但救人的决心依旧没变,“下一步将打算成立一支六、七个人的救援队,继续把这个救人‘专业户’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