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前排危机 

05.06.2014  18:47

贵大新闻网讯 (记者团 王名润 张兰雅 王玮铖 报道)

    前排危机缘何而起  

   大学生对学习的松懈

  大学被誉为“象牙塔”。很多学生,尤其是大一的学生,他们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欺骗”——以为只要挤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就会遇见康庄大道,未来就会一马平川;认为大学就应该好好玩,尽情玩,而后排受到老师的“关注”较少,这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他们放纵自我的“温床”,以至于前排“无人问津”。大一上学期一直坐后排的蒋同学承认坐后排会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他说:“在后排会经常玩手机,老师讲课也没听进去,期末考试虽然没挂科,但成绩也不是很好。”土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小佳晚上经常熬夜,他坦承坐后排经常打瞌睡,注意力会大打折扣。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现在大学生过的是群体生活,而且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有时候他人的行为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行为选择。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孙同学表示自己曾有过坐前排的打算,“想想同学们离我有三五排的距离,我还是坐回中间的‘安全地带’好了。”电信学院电技专业的晓宇坦言自己选择座位时会受到室友的影响,“一般大家都会一起去上课,然后坐在一块,基本上会对前排‘视而不见’。”他说,“有时同寝室的同学早到了也会帮忙占位置,但一般都会选择中排。”外语学院翻译专业的张同学说:“如果同学们都往后排坐,我想老师心里一定不好受,但是周围的同学很少选择前排的位置,坐前排有时候会被认为是不合群的表现。”

   因个人兴趣、发展方向而异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都是不尽相同的,这对课堂上学生选择位置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学生都愿意跟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抑或是课程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位置。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愿意在高数课和上自己喜欢的课程时坐在前排。“这样既可以让自己更加专注于课堂,还可以与老师混个眼熟,增加师生情谊。”13级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穆鑫岩同学如是说。然而,前排在已有了专业课的大二,大三学生眼里就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左建英坦言会在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专业课上坐前排。化工学院化学专业的王盼盼表示,在专业课上,前排不好“抢”。

   受教室硬件教学设施的影响

  现在我校的大部分教室都有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知识容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但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同学们对座位的选择。管理学院的姚媛说:“坐前排得仰视PPT,脖子难受,但坐后排则不会。”同为管院的蔡静萍也感同身受:“坐太前面的地方长时间盯着屏幕看对眼睛和脊椎都不好。”

   其他因素

  记者走访发现,有的学生会因为身体因素,如视力、身高等来选择位置;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是“强迫症”患者,会有意无意地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该坐哪里;也有的学生认为位置的选择无关紧要,什么前排后排都是扯谈,有心读书不在乎前后排;还有的学生仅仅因为凑学分而选课,为此他们经常选择坐后排;还有的学生觉得坐前排“吃粉笔灰”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也是他们不坐前排的原因之一。

  七嘴八舌话前排

   “坐前排不挂科”

  据2月20日《东南快报》报道,福建农林大学老师定“奇规”:上课坐前排,期末不挂科。累计八次坐前两排为VIP,学生将领取“期末成绩50分以下者为不及格,VIP除外”这一免死金牌。

  “如此奇葩的规定一点也不正确。”来自我校经济学院金融131班的陈聪表示。矿业学院12级的路停认为:“这样的规定会引起抢前座的风波,影响课堂纪律。况且这样抢来的位置却不一定是用来学习的。”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张学尧也并不点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大学的自主教育走样。”土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林慧文对此也持反对态度:“以不挂科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坐前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起到一点鼓励带动作用,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是以压制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的,有悖于大学教育的宗旨。”

  外国语学院的杨静老师表示:“这样的规定是不合适的,因为学生坐哪里与成绩的关系不大。”马克思学院的易丹妮老师对这样的“奇规”也并不赞同:“学生选择什么座位是一种自由,我从来不会主动要求学生坐前排。这样的做法完全不正确,只能说是那个老师的悲哀。如果老师的课程足够有趣,就不会存在这样的现象,而且前排的同学不一定就会认真听课。据我的观察,后排的同学也会举手回答问题,参与课堂。”对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奇规”,管理学院的党委副书记于松认为该老师想强调的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坐前排的学生跟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在平时成绩上老师可以酌情给学生加分;二是坐前排的学生普遍能够认真听课,学生学得好,成绩自然而然地可以得到提高。

   学霸VS学渣@前排PK后座

  不管是在大学校园内还是在微信微博上,“学霸占前排,学渣在后座”、“前排是学霸的必争之地,后排是学渣的欢乐地带”这样类似的段子层出不穷。

  管理学院的学生段冰冰对此表示:“毫无疑问,学霸级人物上课来得早,会选择坐前排的位置,但一些不怎么爱学习的同学可能就会坐后排,哪怕他们来早了。”管理学院12级工商管理系的唐仁举则认为:“通常坐前排的同学都有点不太合群,但他们的成绩一般属于中上水平,不会太糟。”管理学院13级学生的伍昌进则认为有的同学也许是因为来晚了,后排没位置了,才被迫无奈坐前排。

  管理学院的胡松老师则对这个观点予以否认:“我对同学位置的选择要求比较随意,也没有特意界定过坐前排的是什么样的学生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说,“学生坐后排的原因也比较多,例如准备考研、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眼前比较重要的事情。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我相信他们还是会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的。”

   前排,想说爱你口难开

  冷清的前排,究竟是什么让学子们离你而去?你的前世今生又有什么“冤屈”需要伸张?

  体育学院的大一学生杨灵通讲述了他在《普通话》的选修课上坐前排的经历:“那天我来迟了,后排都坐满了,只有第一排空着。班上大部分都是女生,我自己一个人坐在第一排,感觉有点怪怪的。”据杨回忆,那节课老师在矫正同学们的汉语拼音发音。“特别是当我读到【h】的时候,后面同学的‘呵呵呵’声一涌而上,我当时感到非常尴尬。”在杨灵通看来,他会在自己感兴趣的课上选择坐前排,例如《摄影》选修课,“因为这样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他坦言,听讲座时他一般不坐前排,原因是:“绝大部分讲座都比较无聊乏味,而且还经常‘被讲座’,所以通常会选择靠后门的位置坐。”

  管理学院的杨杰坦承他曾有过“被前排”的经历。据杨杰介绍,他所选修的《爱情心理学》的老师会主动要求学生坐前排。“心理学老师比较喜欢与前排的同学互动,例如他会在你开小差的时候给你‘打打趣’,总的来说,他的课还是蛮搞笑、蛮幽默的。坐前排我就不会玩手机,不会频繁跟哥们聊天了。”他认为经常坐前排的同学都是特别注重学习且专心致志的人。

   选座也是一门艺术

  经记者调查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每一堂课选择后排,即使“学渣”也不愿意。化工学院化学专业的小才认为,如果老师的课很有趣,老师本人也很有个人魅力,毫无疑问他会选择前排;反之,如果老师的课毫无新意,令人瞌睡连连,他会选择第3到5排,“那样的话,打瞌睡、玩手机都不会令老师难堪。”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电科专业的张学尧坦言坐前排与否会视情况而定:“高数课时一般前排会被抢得‘头破血流’。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自由,有些人内敛低调喜欢坐后排,坐前排反而不自在,时刻被老师‘关注’听课效率也不高,无论坐哪,只要认真听讲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的郭耀霖同学表示自己通常不会选择坐前排,因为如果老师上课板书的话,那就是自讨苦吃——“吃粉笔灰”。

  管理学院的吴庭云认为坐后排还不如不坐,在他看来抢前排是一件非常刺激的事,他说:“上课分心少了,老师的话听得清楚了,黑板的字看得清晰了,作业也不会忘记了。”管理学院农林经济专业131班的罗小康也说:“不管是什么课,只要有前排我都会选择坐前排的。”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131班的张泽欢同学在上西方经济学大类必修课时一直坚持一个人坐前排。“独占前排感觉挺好的。”她自信满满地说,“这样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受到的干扰比较少,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土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杨同学坦承自己上学期期末考试“挂了好几科”,他下定决心,“要坐前排好好听课,不想重蹈覆辙。”

  人文学院中文专业的何亮坦承自己初高中坐了六年的前排,现在他“誓死”不想再坐前排了,他解释说:“其实在大学的课堂,最重要的不是坐前排与否,也不是记住了老师说过了什么,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是有自己的思考轨迹,特别是在文科方面,这点尤为重要。”而同样“首选”后排的理学院李一飞则认为坐后排“更自由”,约束较少。

听听老师怎么说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可塑期”,大学生不爱坐前排是否与后青春期特定的心理有关呢?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杨戈认为,大学生不爱坐前排是一种正常现象。“特别是大一的同学,他们正在逐渐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蜕变,他们热衷于坐前排,这样离老师比较远,同时也反映了他们不想被控制的心理。另外,这还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保护和人际交流的短暂失灵有关,而这也是成长所需要经历的过程。”同时,杨老师还指出,学生坐后排注意力会受到影响,课堂参与度也会减弱,最终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

  在大学课堂,老师讲授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校创业指导中心的于华老师在上《创业指导》的选修课上喜欢以游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寓教于乐。她表示,如果学生坐得太分散,或者集中于后排,这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

  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于松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如果都不坐前排,老师会感到非常失落,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一种伤害与不尊重。学生不爱坐前排这一现象可能与学风班风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厌学、被动学习的陋习。有些经常坐后排的学生来晚了,他们只能被迫坐前排听课了。但是,如果老师的课堂有趣,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这还是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甚至让学生对这堂课有重新的认识。同时,她建议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班级内部也要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潘海涛副教授认为大学生不爱坐前排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上一些政治必修类课程时这样的现象会更明显。她说:“这对老师平时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她看来,考虑到视觉效果,她在多媒体阶梯教室上课时一般不会要求学生坐前排,但在平面教室可能会要求学生尽可能都坐在前排。

  对于如何解决学生不爱坐前排的问题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易丹妮老师说:“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措施是老师提高自身的修养,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起来。毕竟‘坐前排’这样的规定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

 


我看外校论前排 (摘自《北京晚报》)


  覃妍(清华大学学生):我主张学习讲究自觉。上课坐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在课堂上。说实话,真想好好学,上课坐哪儿都有效。由于学校很大,我们都骑自行车去教室,每个人到教室的时间不同。后来者自然就只能坐在教室的后排,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们专心听讲。我去听一堂讲“矩阵”的课,课间提问最多的几乎都是坐在教室中后排的同学,由于担心坐后面听不清老师讲课的内容,他们往往听得比前排的同学还要仔细。其实我认为,如果老师讲得真的很烂,不想听课,坐在前排照样可以开小差。

  吕一凡(北京某211高校大学生):最近看到了武汉好几所大学的老师都推出了“上课坐前排加分”的办法,对于这个办法本身我不做评价,不过我知道要想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上课坐在前排的确是非常有效的。人是有惰性的,加上大学里那种自由散漫的气氛,上课坐在教室的后面很容易走神,或者和同学聊天,一堂课下来,几乎没听老师讲课,学进去的知识自然就少了。但如果坐在前排,在老师眼皮底下,想走神都难,更不可能看小说,玩手机游戏。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王维敏(大学教师):我知道好的课程是不需要用加分来“诱惑”的,学富五车的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自然趋之若鹜。但那些刚入职不久、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年轻老师,又怎么面对“空旷”的教室呢?适当的加分的确是个办法,因为它有鼓励作用。据我所知,事实上许多高校老师都是按照学生的出勤率给学生打平时表现成绩的,这位老师只是加上了座位因素,并实现了量化。对于“60分万岁”的学生来说,坐在教室前面就能得到加分,这是有吸引力的,以前坐后面的学生就会转移到前面来。学生整体前移,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徐国谦(大学教师):看到武汉高校用加分的方式吸引学生坐到教室的前排,我并没有感到一丝高兴,反而有些悲哀。老师本应该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吸引学生往前坐,现在却不得不依靠这种近乎“捆绑”的方式。我曾在北大访学多年,其间到处听课。那时的北大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听课自由,觉得老师讲得不好,可以随时走人。事实上,因为老师讲得很好,北大许多课堂都是座无虚席的,来晚了的学生甚至只能站在教室最后一排后面的墙边。比如“三宝课”,比如陈平原教授的课,学生听得都很认真。这些学生可都不是用“加分”绑来的。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校出台“上课坐前排可以加分”的政策,反映了部分高校学生上课不积极的现实。其实,“坐前排加分”这项政策是有问题的,如果坐前排的学生开小差,坐后排的学生好好听,那加分给前排学生岂不是很不合理?所以说,上课坐前坐后根本反映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应该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功课,比如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要求,让学生自觉好好听课,不敢轻视,更不敢逃课。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就很重视课堂,老师都不会点名,但很少有学生逃课,因为不好好听、逃课就极有可能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进度,如果不按要求借阅图书,在讨论课上就根本插不上话。这样的教学过程所得到的效果,又岂是“坐前排加分”所能比的?

    结语 :前排,不是洪水猛兽,大家不必敬而远之;后排,也不是天上人间,大家也不必趋之若鹜。正确、理性认识前后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座位,在课上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掌握走向社会的技能,才是大学生独立自主的体现。

 

 

【责任编辑:夏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