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风文学社第七届樱花诗会暨首届贵州高校诗歌论坛成功举办

04.04.2018  18:33

又是一年花开的季节,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的樱花从未失约,贵州省内高校的年轻学子们带着一腔诗意来到樱花树下,或聆听、或倾诉,一场思想的碰撞就从这里发生。

4月1日,贵州民族大学黔风文学社第七届樱花诗会暨首届贵州高校诗歌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成功举办,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及嘉宾有文学院党委书记万秋月,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书记李雪如,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贤军,诗人、文学院教师张思源,文学院教师扶平凡,诗人、民大校友西楚,诗人潘利文,诗人、民大校友罗树,诗人、贵州省诗人协会秘书长郭思思,青年小说家、民社学院教师丰一畛,《山花》编辑、青年作家李世成,青年作家夏立楠,青年诗人子晨、任可迪以及黔风老社员杨光焕、施辉相、汪常、何冲、陈民华、陈再雄、王侦俨、宋波、宰清海等;参会的高校文学社团有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雅风诗社,六盘水师范学院高原风文学社、清泉诗社,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星文学社,贵州师范学院朝花文学社、扶风诗社等校内外20多个社团。

活动内场

活动分为贵州高校诗歌论坛和樱花诗会两个流程进行,论坛在文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樱花诗会在文学院广场举行。

论坛上,参会领导、嘉宾及贵州高校社团负责人围绕“‘民大文学现象’窥探贵州高校文学的发展之路”“当下贵州高校诗歌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两个主题进行讨论。

诗人、文学院教师张思源发言

张思源认为反思自己的问题才能发现新的问题,思想它是不会自我生长的,需要大家一起探讨产生思想的碰撞。

山花》编辑、青年作家李世成发言

李世成认为不管是写诗歌还是写其他的文体都必须多阅读,写出来的作品才有深度,才会不像是“小清新的诗歌”,不能以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是好,端正自己对待诗歌的态度,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贤军发言

李贤军说文学社的发展深受文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文学社能给文学院的同学们开辟创作之路,同时也很欣慰大家能一直坚持创作,锻炼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

青年小说家、民社学院教师丰一畛发言

丰一畛认为写诗歌一定要以生活为原型,进入到生活中去,观察生命的状态,才会有深度;罗树认为诗歌发展这件事情上大家都一直坚持在做,唯一的困境是我们高校的写作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大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小清新”的诗是需要避免。

诗人潘利文发言

潘利文老师:高校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能更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民大诗歌在贵州来说一直是一块高地,而这块高地是一直生生不息的,一直有所传承。

贵州诗坛三剑客之一、民大校友西楚发言

西楚认为加入文学社最基础的就是锻炼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当今贵州高校之间的诗歌发展不是有困境,而是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很多作品是稚嫩的,说明了很多人的视野是有限的,只局限于自己的自我情绪和自我情感。

贵州省诗人协会秘书长郭思思

郭思思认为黔风的发展离不开学院老师和前辈师兄们的支持与鼓励,一个社团能做成现在这样是需要非常大的努力,更多的触动是每届黔风社员的齐心协力时的感动,还有一代一代传承不灭的精神。

图为活动外场

清风习习,樱花诗会在和着樱花的古筝声中拉开了帷幕,朗诵节目中还插入了社员自弹自唱的歌曲,此次诗歌朗诵的作品均为社员的原创作品,得到了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评价;诗会上,还为获得第三届“黔风文学奖”的获奖社员颁奖。

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书记李雪如书记颁奖

樱花诗会”作为黔风文学社品牌活动,自2012年以来,于每年樱花盛放时在樱花树下吟诵诗歌、论道文学,已成为贵州民族大学乃至贵州高校文学的品牌活动;活动不仅让贵州各高校文学社团产生了思想的碰撞,还在现场就社团管理和社员创作方面的问题交换意见和建议,体现此次活动举办的重大意义。

黔风文学社创社1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挖掘文学人才,繁荣校园文化,社员们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本土文化,在贵州民族大学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锐意进取,在写作上不断进步,写出了不少好作品,社员作品纷纷见刊《诗刊》《山花》《星星》《民族文学》《中国诗歌》等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在各类文学赛事中获奖频频;社团获邀参加中华校园诗歌节、西南高校诗歌论坛等大型文学活动,荣获全国高校征文大赛优秀组织奖、中华校园诗歌节“优秀文学社团”、全国草原夏令营征文组织奖等奖项,被《中国诗歌》《当代教育》《贵州民族报》等报刊辟专栏予以推介。

图为活动合影

 

文:刘秋婷 杨正月 向祖穹

图:零点一 张晋瑞 袁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