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遵义:变废为宝环境美 节约资源又省钱

17.09.2014  18:11

  本报记者 王其伦

  新村柏香台“三沼”美环境

  流水清清,荷叶葱绿,柳树披拂,院落花草依依,道路干净整洁,黄白相间的黔北民居,把遵义县三岔镇柏香台“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小村庄扮靓得惹眼欣然。

  这个村庄实施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以“生活垃圾(粪便)—沼气—菜”的模式,将人畜粪便、生活有机垃圾、秸秆杂草等主要发酵原料,通过进料机直接进入沼气池,采用中温UPR工艺,常温运行。日可产沼气250立方左右,满足100户的生活和取暖用气,每户每年可节约生活支出1500元以上,每年能为农户节约生活成本15万元。日产沼液50吨,可满足500亩农业种植的有机原料,每亩每年按200元计算,年可节约种植成本10万元,沼渣每日产10吨左右,主要用于加工有机肥料,每吨按100元计算,年可收入36万元。

  同时,实施污水处理工程,采取“污水—处理—生态”模式,按照生态工程技术自然净化,将受污染的水通过管道输入带有土壤、砾石、水生植物、微生物及水组成的生态系统,并利用自然阳光、风以及生物程序进行污染物净化,达到废污水处理的效果。日可处理污水100吨左右,节约污水清运费300元。

  这个村庄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建设1000立方米集中供气沼气池和三个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沼液、沼渣、沼气“三沼”的综合利用,解决了5个村民组286户841人的生活及养殖污水处理和生活用气等问题,改善了脏、乱、差面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和农业面源的污染,解决了周边秸秆和人畜粪便污染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全面提升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台万养殖场沼气发电节约能源

  让堆积的猪粪变废为宝,形成“猪—沼—电”“猪—沼—农作物”产业链,遵义县团溪镇两路口村的台万养殖场变废为宝走出生态循环农业新路。

  这个经营了10多年以养猪为主的大型企业,年存栏能繁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以及商品猪合计5000余头。近年来,随着养殖场规模的扩大,猪粪以及污水产生越来越多,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也对周围群众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从2009年开始,该场开始兴建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目前,该场每天产生60吨粪污,经过混合、预处理后,输送进入体积为1800立方米厌氧处理池(沼气池),沼气细菌通过有机发酵分解,将粪便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以甲烷为主的沼气(1200至1500立方米/天)、沼渣、沼液。沼气被多种途径使用。

  养殖场通过管道将沼气输入特制的锅炉,将沼气用作燃料,用于仔猪保育舍供暖,有效提高仔猪存活率,还用于生活暖气供应。据养殖场负责人万俊介绍,每日用作燃料的沼气达200至500立方米,每年可节约燃煤120吨,节省开支10多万元。沼气的绝大部分用于发电工程,目前该场拥有150kw的大型沼气发电机一台,日发电量1700kWh,年发电量62万kWh,可获利27.9万元。

  养殖场的沼液通过五级沉淀池处理,最终得到干净清洁的沼液,用于冲洗圈舍,可以消毒杀菌、提高猪群抗病力、提高仔猪存活率,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约27万元。该场还通过沼液管道运输工程将沼液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户的田间地头,以叶面施肥的方式供应农作物,每亩可节约运输成本300元。而且通过沼液沼渣种植的蔬果质量好,无农药残留,比普通蔬菜销售价格贵,每亩可多创经济效益500至800元。而沼渣则被制成有机肥,施于当地农田,每年该场产生沼渣有机肥800至1000吨,根据沼渣沼液应用效果等效定价约为每吨150元。现该养殖场沼渣和沼液种植农作物达4000亩,产生经济效益约200万元。

  这一“畜禽养殖—能源—种植业—畜禽养殖”的良性循9环模式,产生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农民刘祖文安装太阳能节支保生态

  “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不仅减少了用柴用煤、生活支出,还保护了生态环境。”遵义县尚嵇镇保星村坪上组村民刘祖文高兴地感叹。

  刘祖文一家5口人,2013年4月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以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的热水煮饭、洗菜、洗澡等,每天可节约电费3元,一年按360天计算,年可节约电费1080元。他算了一笔账:每天减少生活用材0.2立方,年减少用材72立方,相当于0.3亩树林;每天还可节约煤炭5公斤,年节约1.8吨左右,按900元/吨计算,年可节约燃煤支出1620元。刘祖文说,还可节省砍材时间,按每天2个小时计算,年可节省720小时,以每天8小时用工计算,年可节省90人工,从事其他务工,收入最低可达6300元。

  到目前,遵义县在全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700余台,涉及135个村(居)450个村民组,受益农户达6715户。据统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户均年可增加收入和降低生活成本0.9万余元,全县节约生活成本和其他收入4221万元。同时,全县每年可恢复生态林2000亩左右,减少煤炭和木材燃烧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粉尘、二氧化硫、氮氢化合物等,这种“太阳能-热能”的循环模式,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运用于生活中,减少农村生活用材用煤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空气污染,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而今,随着太阳能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杀虫灯等走进乡村百姓家。

   采访手记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完善,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污染有所减少。但小集镇生活污水却通过暗沟流出集镇后排入河流。农村生活污水随意乱排,直接排入河流、山塘、水库、农田,造成水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在不少地方,为在生产中追求高产量,采用地膜覆盖、过量施用化肥、大量使用农药,甚至施用高毒高残农药等,造成土壤污染和产品农残超标。

  遵义县在探索实践农业循环经济的进程中,通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太阳能运用、综合利用“三沼”等,初步走出了一条“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油)、猪—沼—电”等循环模式,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路子,呈现出变废为宝节约生活生产成本又保护好生态环境的良好趋势。据调查,1口10立方米沼气池,年节燃料费800至1000元,少施用化肥农药15%。全县现正常使用户用沼气池5万口,每年可减少燃煤5万吨、薪柴10万吨、节约用电2000万度、少施用化肥1300吨,农民节支增收6000至8000万元。减少20万吨/年林木或树根的砍伐,相当于18万亩林木的常年生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