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不了情

11.06.2014  18:39
  初夏时节,乌蒙高原,山川披绿,到处生机勃发。   5月26日,在石门乡新合村云炉小学的校园里,更是繁忙异常。   挖掘机和装载机的轰鸣声中,当地干部群众、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热情地投入到义务劳动当中。有的运石头,有的提泥浆,有的拉水泥,有的堆堡坎,有的打地平,一幅繁忙的劳动场景映入眼帘。   这是云炉小学在硬化校园的一个镜头。而这一镜头的背后,是一位驻村干部心系教育、关心教育的结果。   他就是省交通厅派驻石门乡新合村的驻村干部甘宗波。   多方奔走解急事   石门坎是西方人眼中的海外天国。100多年前,一位叫柏格理的英国传教士,在这里创造了多个第一。   西南苗疆第一所中学在这里。   中国第一所用苗、汉、英三种语言教学的学校在这里。   中国近代男女同校的先河在这里。   贵州第一个足球场,也是中国苗族地区第一个足球场在这里。   中国第一所平民医院在这里……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其实也是威宁最偏远的乡镇,距威宁县城140多公里。   今年2月份,在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省交通运输厅下属的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团支部书记、综合科科长甘宗波,被派驻石门乡新合村。   甘宗波带着简单的行李,就奔向了威宁。   作为担任省交通厅同步小康派驻威宁驻村工作组组长、驻村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书记、省直机关同步小康威宁驻村工作3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的甘宗波,同时也担任石门乡新合村副支书,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村干部。   由于村里条件不好,没有住所,甘宗波只好住进村小——云炉小学。   住下后,甘宗波便顶风冒雨起早贪黑,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了解群众、谋划发展。   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掌握了村情。   随后,他带领村委会一帮人马,制定了村里的3年发展规划。   然而在他看来,村里最需要办的一件事,就是帮助云炉小学修建两块新操场。   新合村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西部之西、边远之远”的苗族村寨,距乡政府所在地12.5公里,是石门最偏远的行政村。云炉小学坐落在新合村中心处,也是这个村组唯一一所乡村小学。   始建于1956年9月,有57年历史的云炉小学,占地12640 平方米,现有教师21名、学生511名,辐射新合、河坝、新龙、年丰四个村。   一直以来,由于众多原因,学校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没有像样的操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跨越发展的步伐。   “教育是改变一个地方贫穷落后的基石,一个学校没有一个好操场,就好比一个地方没有学校一样。体育课无法很好地开展,学生的身体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我想这是我应该做的第一件事。”甘宗波说。   做出决定后,甘宗波开始为建设资金奔忙。   为此,他再次回到贵阳,多方奔走,最后,通过一番努力,贵阳名贵基金会愿意出资18万,建设两个新操场及校园内部硬化。   这让甘宗波高兴了好一阵子,睡不着几天的觉。   “往返奔波苦是苦,可这苦值得。也是我驻村历程中忘却不了的记忆。”甘宗波说。   建设资金问题解决了,但是如何规划落实,又摆在了甘宗波的面前。   通过多方出谋划策,多次对接修改,最后,新建实施方案及规划“瓜熟蒂落”。   于是,本文开头的一幕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干群师生齐夸赞   “我们这个地方相当偏远,云炉小学之前条件相当苦,原来娃娃(学生)来读书,泥一脚水一脚,听校长说有个驻村干部要点款新建学校操场,有这么个好心干部为娃娃们(学生)着想,我们作为家长投点劳力不算什么。不要讲投工了,就是出点钱也愿意。”学生家长杨佳友说。   通过四天忙碌有序的劳动,新建的两个3960平方米的操场告别了以往的土泥坝。   与此同时,校园的硬化进一步加强,美化进一步提高。   5月29日,刚刚新打起的水泥地板上,记者看到,一群学生跑到上面蹦蹦跳跳,还有的坐在新建的操场上做作业,看得出他们对新建操场的热爱及期盼。   “小同学,操场修好了,高兴吗?知道是谁帮你们的吗?”   “是甘叔叔(甘宗波),他给我们带来水泥操场,以后就不用穿雨鞋上体育课了,我们一定会用优秀的成绩回报甘叔叔的。”在操场上玩耍的学生杨维,用坚定的话语,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甘宗波一来看到我们学校校园没有硬化,就多方奔波,给我们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真的太感谢他了。我们唯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对得起他的一番真情。”云炉小学校长孙国林说出了心里话。   目前,在新合村走访,省交通厅驻村干部甘宗波为学校新建操场、硬化校园的事迹,已经在全村传开来,成为当地老百姓生活中的美谈。   谋划发展信心足   当然,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甘宗波关心的不仅仅只是教育。   如何让村里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让广大村民早日奔小康是他从驻村那一刻起,就开始深刻思考的问题。   目前,早上入户走访,中午田间地头跑,晚上群众家中坐,已经成为甘宗波不成文的工作规律。   于是,在三月初到现在,当地老百姓常常看到这样一幕:早上,许多农户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一位年轻人已经在村里走访群众了。而当群众们都下地去了的时候,他就直接到地里去,了解情况,帮农民干活。晚上,他拿着一把电筒和一根木棒,又开始走村串户,同群众拉家常,谋发展。   云炉小学的校园硬化刚刚竣工,甘宗波又开始谋划新合村下一步的发展。   “通过这几个月的进村入户走访了解下来,当地群众认为养殖盼头最大,多数群众想发展养殖业。听说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在发展养殖业上,群众可以无息贷款。下一步,我想再去贵阳进一步了解,如果真有此事,我就想利用这个机会,给更多的群众在资金上创造机会,让他们靠养殖奔上小康。”甘宗波扳起指头说。   甘宗波在和记者交流时,语气异常坚定,带领老百姓发展的信心十足。      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蔡宇程
  来自:2014年6月11日《威宁日报》 综合 第2版   相关连接: http://wnb.weining.gov.cn/Html/2014-06-11/1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