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新型农村综合体试点改革集中释放农业效应

22.12.2014  02:34

  福泉市坚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为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推进黄丝江边新型农村综合体试点改革。全力打造“三区”(农村服务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五功能”(产业连片发展、农民创收致富、传承城乡文明、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城乡互动发展)的新型农村综合体。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完善产权评估、产权流转、抵押融资、纠纷调处、风险防范等制度体系,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集中,打破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格局,使土地得以连片集约、规模经营。以福江公司为试点流转农民土地,公司通过聘请土地流转户到基地上班等形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建立资金捆绑运营机制,以政府引导为主,坚持把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群众自筹等各方面资金捆绑投入经营,发挥资金捆绑使用的聚合效应,有效保障新型农村综合体建设的资金需求。目前,整合投入黄丝江边综合体的项目资金达1.2亿元,实施了水、电、路、河道治理、村庄整治等工程。搭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中心),将农村承包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信息录入系统,实现农村土地同地、同证、同权和信息化管理,并提供资产评估及政策、技术、信息咨询服务,推进农村土地等产权信息化管理,为农村产权交易在市场上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搭建平台。

 

  以独特的“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化经营模式,通过“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土地流转方式,将自由分散的农民变成公司的员工和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让农民有自己的经营组织,更好实现了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效果,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存在的“土地少、资金不足、缺技术、缺市场、缺质量、缺品牌”等问题。今年,福江公司流转农民土地达1200亩,年均价900元/亩,公司聘请土地流转户到基地上班,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与供销社转型改革紧密结合,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现有经济市场发展需求,以供销社系统企业的资本链接为纽带,组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资金互助、保险互助等金融服务业务,共同做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服务、协调工作,指导帮助农民合作社与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合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共荣共生”合作新模式。

 

  建立园区化管理模式。成立新型农村综合体管委会,统筹安排开展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建设用地置换、征地拆迁、还房安置等工作。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维稳协调组织为基础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建立社区治理模式。以政府为主、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运行模式,协调、化解矛盾、促进公正、应对风险、保持稳定,为新型农村综合体改革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作条件和环境。建立产业旅游一体化发展机制。按照“农村服务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的原则,将农村服务社区与服务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将生态观光农业与旅游休闲体验相结合,将新农村建设与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相结合,增强新型农村综合体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张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