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女粮王”的增收秘诀

07.03.2015  20:04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王俐伶

前不久,农业部评出2014年全国种粮大户,监利县黄歇口镇新闸村农民毕利霞上榜。“女粮王”有什么种粮心得?记者前往黄歇口采访。

眼前的毕利霞时尚、新潮,束腰棉服、高筒皮靴、妆容精致,与传统印象中的“泥腿子”相差甚远。“3000亩田赚了200万元。”毕利霞摊开账本,按照一亩平均1200斤稻谷来算,毛收入可达1400元左右,除去种子、化肥、流转费、购买机械等成本约700元,亩平纯赚700元。

这样的种粮效益在我省首屈一指。毕利霞坦言:谈不上什么技巧,就是节本增效。

毕利霞是机械化种粮的先行者,早在2006年,毕利霞开始尝试机械插秧,效果出乎意料,40亩田一年节约人工成本3000元。有了“铁帮手”,底气十足的毕利霞迅速将土地扩张到3000亩。

人工是种粮的最大成本。”如今,除了部分低洼田,从育秧、播种、植保、收割全程基本实现机械化。事实上,毕利霞并没有大量购买农机设备,而是就近聘请专业服务队,简单、省事,穿着皮鞋种田不再是梦。

节本,更要增收。毕利霞的诀窍是,种植双季稻,一亩变两亩。“单改双”带来了效益的最大化,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60万元。

毕利霞的种粮尖板眼远不止这些,优选品种、科技育秧、生物防虫……毕利霞种出来的稻谷品相好、口感优,使周边的大米加工厂主动上门求合作。如今毕利霞刚刚成功注册了“内荆河”、“楚华”两个商标,准备打响自己的品牌。“目前的规模刚刚好,下一步我要建一个农资超市,从厂家直接拿货,平均价格低于市场20%,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摸爬滚打多年,毕利霞不再一味地求规模,她认为3000亩到5000亩的范围是最适宜的,机械种田、科学管田才是制胜的筹码。

种粮究竟能不能挣钱?悄然滋长的“粮老板”,便是最好的风向标。全国水稻第一县监利,2014年100亩以上种粮大户为1014户,较2012年增长3倍,别人眼中最不挣钱的粮田,成了众多“毕利霞”手中的香饽饽。

【一号文件摘要】

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专家点评】

转变粮食发展方式,事关粮食安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种粮大户,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机具的应用、良种良法的推广以及适度的规模经营,提高了生产的组织化、服务化程度,挖掘了粮食增产增效潜力,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为解决“如何更好地种地”的难题探索出新路。农民告别“三弯腰”,种田将成为一种体面、有尊严的工作。

(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