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 迈步绿色生态路

14.07.2015  05:07

清澈的西山入滇河道。

西山区湿地公园打捞队。

如今的昆明西山,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湿地公园已成为当地市民及游客的好去处,在感受高原湖泊靓丽的同时还可以与野鸭、白鹭等水鸟邂逅。

自2008年以来,西山区在滇池湖滨带范围内通过“退塘还湿、退田还林”开展湖滨生态带建设,至今,共建成包括环湖湿地、湖滨林在内的环湖生态带21778亩。西山区如今已经形成了“半城山水半城湖、半城春色半城梦”的山水园林新城区。

治理自源头始

滇池,作为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有着“高原明珠”之称。但是随着工业发展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滇池水质恶化,逐步丧失水源地的功能,成为国家“三河三湖”治理的重点。

西山区滇池的湖岸线全长约68千米,草海12平方公里有10平方公里在西山区范围,辖区共有32条河道及支流(沟渠),总长约167.8千米。草海是滇池的核心区域,是昆明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滨水区域,可以说是昆明的“眼睛”。

西山区积极开展集镇和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入湖。截至目前,完成海口、碧鸡街道办事处23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完成庭院雨污分流设施建设249家,有效地杜绝环滇池污染源入湖。

2014年9月,西山区全面完成海口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这是西山区资金投入最大的滇池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经过综合整治的海口河将有效解决防洪、畅流、通达、截污、生态等问题,让流入滇池的水质更清、滇池周边环境更美,连久违的海菜花也重现滇池。

目前,西山区已建成了富善、西华、海丰、红泥嘴等湿地环湖生态带21154亩。生态湿地美景的背后,则是滇池水质的改变。

发展绿色工业

近年来,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要求,西山区根据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等相关标准,积极开展公园绿地、小游园、道路绿化、街头绿地、河道绿化等各项绿化建设,逐步把西山区建设成森林式、园林式、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区。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西山区优化升级重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等轻型产业,实现了从偏重到轻重协调的良好局面;在产业布局调整上,规划建设海口工业园区、长坡物流园区物流、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园区与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通过大力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吸引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产品结构调整上,按照初级到精深的调整思路,不断促进资源型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高端下游产品、提升资源利用率和资源就地转化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

截至2014年底,西山区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23.47%;实现工业增加值41.60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945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1.78%。4年前,西山区就完成取缔、销毁燃煤风炉、热水炉的工作,禁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百分之百。

提升生态品质

十二五”期间,是昆明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快滇池污染治理的重要时期。2009年以来,西山区就围绕滇池(草海)保护治理与开发建设,立项审批总投资接近148.5亿元的26个项目。目前入滇河道截污、水环境综合整治、湿地公园建设、生态修复、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河滨公园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1年,作为西山区“升级”的第一个生态湿地,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高品质湿地公园——西华湿地对外开放,随后,西山区又陆续打造了白鱼口、海丰、西华等湿地,现已成为市民周末出游的好去处。

2010年西山区已编制完成的《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规划方案》、《高海路沿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几个不同类别的规划,为把西山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西山区构架起了以公共绿地为基础,以道路、河滨绿化为骨架,以城市公园、休憩广场为主体,以社区庭院绿化为补充的城市绿网体系建设。

在西山区,滇池湿地守护者陈国清坚守湿地7年,种下9000余棵绿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近百人的“巾帼打捞队”,23年坚持打捞滇池中的垃圾与水藻;春苑社区“环保达人”张翠英,从身边小事做起,节水、节电、低碳出行,并带动了身边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