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三项机制四个保障”力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6.06.2015  19:13
  近年来,碧江区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形成四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救助网络,着力精准、及时、全面和长远,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发挥四个保障作用,力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精准发现机制。通过区四大班子联系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帮扶村(社区)、干部驻村、师生结对帮扶及大走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教育、村(社区)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管理。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开展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建立《碧江区留守儿童花名册》和《碧江区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目前,该区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0635人,其中:学前留守儿童2039人,小学留守儿童3366人,中学留守儿童5230人。       多方给力机制。整合民政、教育、扶贫、妇联、团委、残联等部门资源,形成帮扶救助政策“组合拳”,切实解决问题和困难,扫清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障碍。同时,落实部门联系村(社区)和党员干部驻村制度,发挥民间慈善机构作用,形成多方给力局面。2012年,江苏省常州市爱心社按小学生每生每年100元、中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对该区困难学生进行帮扶。三年来,该社共帮扶碧江区困难学生金83.75万元。     长效跟踪机制。对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村(社区)分别建立台账,落实教师结对关爱制度和部门联系村支书、村长(主任)的对接帮扶机制,对帮扶的成效进行动态管理,按季度更新,做到有问题不放过,没问题再看效。     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64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至495元。按照自产粮食的数量,对农村低保家庭实行分等级的救助粮政策。全区现有166名孤儿,对其中110人进行分散供养,月供养标准为600元/人;对56人进行集中供养,月供养标准为1000元/人,并将供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全区共有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纳入城乡低保对象380人。       及时救助保障。针对因意外事件造成的家庭贫困,相继建立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明确2名具体责任人,专门负责城区流浪乞讨人员和儿童的搜救工作,并及时进行相关救助。通过开展救急难专项活动,全区2015年共临时救助84人,发放临时救助金57.5万元,让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家庭和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就近就业保障。结合区位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建成省级碧江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98家。同时,按照一个乡镇,一个农业示范园区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积极开展“雁归工程”、政府上门就业服务等活动,推出企业员工入住公租房、子女入学、户籍办理、社会保障、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实现15000多人回乡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儿童健康保障。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及生活方面易发的问题,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建成28所山村幼儿园,1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6所农村学校少年宫和13所留守儿童之家。农村中、小学学生寄宿率分别达77.1%、16.2%。今年,还将建成5所学校少年宫和10所留守儿童之家,基本实现农村村完小以上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并开展“三理”(伦理、心理和生理)、机能培训等主题活动,通过困难帮扶、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情感陪同,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让学生“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       (责任编辑:gzsedu_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