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堵村之恋——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干部王和龙小记

28.10.2015  18:23
         风吹过纪堵村,带来这里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当像王和龙一样的驻村干部们用激情和汗水、眼泪与微笑与乡亲们融在一起时,纪堵村和所有像这样偏远的村落,无不洋溢着阵阵温暖的情谊。   记住了王和龙,你就会记住纪堵村。   新的历程 2015年初春,乍暖还寒。当得知省交通运输厅要派他去村里工作的时候,这个青年人一下子没听明白。 实际上,“驻村”对于王和龙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他心里只清楚一件事,那地方挺远的。然后就是心情很复杂,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的,浮现出很多画面。 “是我工作不好、工作不够努力,还是我犯了什么错……领导要处罚我,把我‘发配边疆’!”他百思不得其解。 “3月9日,贵州省召开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2014年总结表彰暨2015年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贵阳召开,新一轮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正式启动。当天,省委大院人头攒动,众多待出征的队伍中,省交通运输厅45名驻村工作队员接过驻村帮扶的‘接力棒’,集中出发赶往帮扶点。”如果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媒体的报道,王和龙当时就在其中呢。驻村干部们就像是一团团箭镞,经过省委大院集中淬火后,精准地射向基层各地。 “同志们,我省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中央非常关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和群众翘首期盼。今年,全省共选派5.7万余人、组建1.1万余个工作组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这是一项浩大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抓好……”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永春当天在大会上的讲话,时刻敲打着王和龙。 到村里能做些什么?从何做起?从哪里入手?王和龙开始陷入沉思。  3月10日早上11点,长顺县委召开驻村工作动员大会。省直工委杨华昌书记、县委书记张惠明、县组织部长杨秀和等很多领导都来了,领导们要求每一名驻村队员要扎根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做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经历这一来二去,王和龙的血液沸腾了。 “前三十年不要怕,后三十年不后悔”,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虚度了32年,已过而立,也没干出点像样的事情,这次一定要改变自我!王和龙很快扭转观念,暗下决心:融入群众大家庭,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做一个让群众撑大拇指的人。  会后各驻村队员立即赶往驻村地点镇委报到。在去的路上,由于路况很差,车行驶得很慢,45公里的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经过摆所、中坝、才到鼓扬。很久没有到农村了,路边翻耕的泥土裹着初春的气息,夹杂着草木的芳香,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这些味道,心已驰向那向往的山村,虽然道路坑洼不平,但却给忐忑不安的心筑了一个好窝……   初来乍到 到达鼓扬镇后,党委书记毕秀明、镇长韦超组织镇党委班子和各村委干部召开驻村工作安排部署大会。王和龙被安排驻纪堵村,并与村委干部一起参加交流座谈后互换了联系方式,大体了解了村的基本情况。就这样,驻村的第一天悄然结束。 第二天,他醒得很早,可能是认生吧!六点多就起床了,可打开窗帘一看,才发现这已经不是什么大早了。相对于窗外扛着锄头、牵着耕牛忙碌的人们来说已经是很晚很晚了。 七点半吃完早餐,告别镇里的领导,在镇包村干部陈志军、陈志权的带领下,他和隔壁村驻村干部张牧元就一起“下队”,带着新鲜感、好奇心和满肚子的疑问,驻村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镇上至岩上村有6公里,张牧元是这个村的驻村干部,顺路先到岩上村看看,村委会找张主任介绍了村里的情况。这个村比想像的要好得多,村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宽阔的村民娱乐健身场旁边,三四层的小高楼一座接着一座,楼下十几家商铺各自在招揽生意,这里每周六赶集,集贸市场600平方左右比较宽敞,村上富裕的人家也比较多,楼房、汽车、货车都挺多的,有家最大的大户叫罗小辉,他家的豪华别墅,看了让人羡慕,算是“超小康”了。   继续前行4公里,才到达目的地。春寒料峭,风猛烈地吹过纪堵村。 村支书黎永光、副支书娄中义、副主任韦昌益早就在村委会等着呢。黎支书详细介绍了纪堵村的基本情况。纪堵村相比岩上村情况就不一样了。受地形的影响,村民住得过于分散,没有集中的商铺。大部份房子镶嵌在绿树梯田之间,倒别有一番韵味。 还是由王和龙来介绍一下他的纪堵村吧:位于鼓扬镇西北部,距鼓扬镇10公里,村中主路6.5米宽水泥硬化路面,北通营盘社区,南通鼓扬镇,贯穿该村烂田、烂坝、纪堵、纳贡四组,全村现共有18个组,454户,人口1808人。共有党支部2个,正式党员51人,预备党员1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851亩(其中旱地1551亩,水田300亩)和林地16646亩。目前,村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在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些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葡萄、烤烟和养殖绿壳蛋鸡、猪、牛、马为主。全村有10个村民组没有通水泥路,其中有6个组没有通毛路。麻磨等3个组已经列为移民搬迁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目前搬迁又显得不太现实。于是村民和村委干部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修通这条路…… 王和龙将村情烂熟于胸,如数家珍。   进村入户 走在乡间的道路。当山风拂过脸庞,脚步匆匆的王和龙,只是随意像庄稼汉一样用袖口擦擦额头的汗珠。 紧接着,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培训。为保证新任驻村干部想做事、会做事、能做事,历年受省表彰的优秀驻村干部受厅挂帮办之托前来授课和现场交流,给大家传输经验。王和龙心里越来越有底。 麻磨、田坝、田弯3个组共有村民46户196人,3个组虽然相隔很近(相隔200米和1000米),但是从这里驱车到鼓扬镇却有43公里,毛路只通到麻磨田坝组,田弯组不通毛路,驱车要绕走紫云县板当镇,经过营盘、田哨、纪堵、岩上才到镇上,非常绕路。实际走小路(0.8米宽石阶)2公里可到达岩纳组,再走4公里可到达纪堵村委会。两条路到镇上,相对减少27公里。 麻磨、田坝、田弯地处偏远,林地和旱地资源非常丰富。野生猴子有300多只,每年庄稼成熟的季节,猴子就来了,由于猴灾严重,庄稼很难有收成,农业沒有收入,全靠养牛、马、猪、鸡等养殖业维持经济。共有4个蓄水池,总容积400立方米,基本够维持生活用水,但生产用水仍然缺乏,养殖规模很小;组长王光中家养得最多,也只有3牛2马5猪20多只鸡。由于偏远,村民们赶集、读书、看病都到跨州跨县的紫云县板当镇去,国家好多优惠政策村民们沒有享受到,比如合作医疗,在外县看病只能在本县报销40%(如果在本县医治,可以报销85%),而且很多药物无法报销;加之路程又远,报销的钱除去路费,就所剩无几。 这3个组虽有危房改造项目,但是还远远不够。村里大多房子还是瓦房,四壁还用竹片黄土砌成,漏风漏雨不说,还可能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青壮年全都外出打工,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重的、累的活根本干不动,生产生活都非常艰苦。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王和龙的心猛烈地揪在这里。 在交谈中得知,麻磨、田坝、田湾的村民很“刁蛮”,他们为了修路,曾在2011年至2014年多次到镇里、县里、省里上访。但是这条路属于通组公路,目前只有财政厅的“一事一议”项目可以帮扶,但是“一事一议”需要群众投工投劳,可是群众又无法完成投工投劳的问题,所以这条路的修建一直都无法得到落实。  把群众当亲人,把他乡当故乡。王和龙换了一个思维角度,想想“刁蛮”其实应该是褒义词,至少他们是用上访办法来表达压在几代人心坎上的难事,这里面可化出很多干劲呢。他的见解是这样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感觉他们想致富的决心和为之付出努力是值得点赞的。  有的干部对王和龙说,麻磨的事太难了,还是先缓一缓吧!他却开玩笑说“我是属狗的,最喜欢啃骨头,越难啃才越香。”  哪里有难事就往哪里钻。为了探明修这条路的可行性,王和龙步行经大地、大冲、摆纳到达田湾,走了七个多小时山路,行程十多公里,探访十多位村民,其中大冲雷发学、摆纳吴秀全、田湾王光忠等含着泪说,“这么好的土地、这么好的山林……要是有条路该多好呀!”  路,是一个小山村的延伸,更是希望的延伸。  现在很多人出门就会想:我们走高速路吧!又快又稳又舒适。或者想:走国道吧,慢玩慢耍,还可以参观沿途风景。但是大冲、摆纳、田湾这几个小山村的人会想:我们起早点吧,带上镰刀、干粮、水、雨伞、手电筒,回来的时候就不怕摸黑挨饿走夜路了!这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 他们有的曾是亚鲁王岗赛谷的后裔,为了躲避战乱,躲在这麻山深处的大森林里,基本与世隔绝,祖祖辈辈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耕作,生活上基本自给自足,创造出了一畦畦的田地和诗意,演绎着无数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他们的乐与苦,王和龙最清楚。   情脉相融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村委干部和驻村工作组的一致看法。村委干部和驻村工作组通过实地走访,在了解完该三组的基本情况以后,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就开始着手准备申报修路问题。这里的群众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在家里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加之投工投劳的部分资金、人力都无法凑齐,所以这些年来村干部多次和村民协商都没定下来。 转辗反侧,夜不能寐。 王和龙将此事向挂帮单位贵州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党群部汇报,恳求帮助。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党群部车式武主任于4月29日到纪堵村调研。实地查看了麻磨等组的通组路情况及人畜饮水情况。为解决群众困难,车主任当场表示,协调公司施工队进驻施工,帮助群众解决投工投劳问题,确保该通组路“一事一议”硬化项目得到落实。同时,对未落实的200米通组路和一口需要加盖的60立方米蓄水池,也帮助解决。镇党委副书记夏再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表态将积极做好施工队进场施工的服务工作,确保群众的困难得以实际解决。 接下来,请镇财政所核算麻磨修路资金费用,以总长2500米、宽4米、垫石层8公分、混凝土厚15公分为标准,需要沙石3250方,水泥500吨,按沙子125元每方(含运费)、水泥400元每吨(含运费)计算,预计水泥沙石资金需要61万元。 由于“一事一议”项目要提前一年申报,所以王和龙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只身到省财政厅基财处请示追加修路材料资金,并得到基财处王处长赞同和支持,立刻协调省财政厅帮助县政府贴息贷款的资金中抽出61万元资金解决麻蘑修路所缺的资金问题,具体事宜要找县政府协调。回到县里后,得到县领导的大力支持,立刻划拨61万元资金,由住建局负责监督设施。 如今秋收了,施工火热地进行着。风卷席而来,像蜡笔一样将纪堵村涂成丰收的颜色。 修路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发展这三个组经济的问题了。根据这3个组的林地资源、人力和个人经济条件以及生产缺水、时常闹猴灾等情况,村委干部和驻村工作组一起制定了以发展林下养殖绿壳蛋鸡、牛、马为主,并兼以种植刺梨、牧草立体化发展经济的计划。目前,有4家绿壳蛋鸡养殖户共养有2000多只鸡,并享受政府鸡舍、鸡苗补助以及养鸡技术支撑。另外家家户户都养有牛马,最多的9头,最少的也有4头。下一步,王和龙和村支两委一干人将组织成立麻磨种养殖合作社,让大家凝聚成一个集体,团结互助、共同抵御风险、共同致富。   牵挂远山  揪着王和龙的心的,还有纳贡、纪堵、简庆、白岩4个村民组。这4个组荒山林地较多,土地为沙性土质,非常适合红豆杉种植。王和龙跟着驻村工作组,与村委干部一道实地考查开阳县马场镇烂泥沟村红豆杉苗圃种植基地,与贵阳鑫盛实业有限公司洽谈纪堵村发展4000亩红豆杉种植事宜。目前县政府和鑫盛公司已签约在这里投资2亿元,计划建设一个4000亩的红豆杉种植基地。  王和龙和村干们乐开花了。他们这样盘算着:种植成功后可以带动周边村民用土地入股,然后再到种植基地打工,由农民转变成工人,多渠道增加收入。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观光旅游,农家客栈,农家乐等增加村民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另外,烂田、烂坝两个寨子紧紧相邻,被水田山地包围,周边全是可耕种的土坡山地;寨子后山顶上多个水源点四季流淌不绝,水源非常丰富,早年建有鱼溏和自来水井,但年久失修,已经荒废;寨子紧邻石板田水库,雨季库区水位上升,很多农田被淹,雨量较大时半个寨子都会被淹。现今由州国土局牵头,计划在烂田烂坝组投入260万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村级试点项目工程,建设山塘,机耕道,灌溉沟渠等基础设施,受益土地144公顷。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勘查设计阶段。为了使烂田组能顺利发展特色农业种养殖,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垂钓,旅游度假等产业,王和龙成了媒婆嘴、丫鬟腿,奔走于山水村寨之间。 王和龙立足参与项目帮扶,将情感深深地植入这片土地。他从村民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问题入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关注民生改善,在走访中发现,有许多村民家庭因病因灾而贫困。 全村有84名留守儿童、14名孤寡空巢老人、11位军烈属、32户低保户和270户贫困户,王和龙与驻村工作组、村干部紧密团结,共同行动,动员本单位干部职工与他们接亲帮扶,采取送技术、送政策、送资金等形式,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走出困境,切实把基层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当泪水从眼眶崩涌的时候,当双手紧握的时候,王和龙不知不觉已成了村里老老少少惦记的亲人。 “俗话说‘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厕所’,只有努力地发展生产,提高生产质量,提高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生产价值,才能让乡亲们有本钱,更好地过上富足的生活…… ”对基层情况渐渐熟悉,王和龙的底气更足了。 民情日记本上,他一字一句写下心里的感受:“其实,驻村工作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多干事,干好事,用真心才能换得真情。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实事,是打开纪堵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发展产业,引领村民提高经济收入,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风柔和地吹过纪堵村,也吹在王和龙的心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充满着责任和感情。     王和龙夜访农家       王和龙苦干实干   (萧子静 胡成忠 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