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大力实施专利战略 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30.03.2016  11:40

  曾几何时,专利于众多的企业家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今天,通过各方人的共同努力,专利已不再让他们望穿秋水,而是实实在在的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当我们看到下面这张成绩单时,让我们向每一位长年奋战在一线的专利工作者和宣传者们致敬——
  到目前,毕节市专利申请共计621件,比2014年增长69.2%,占全省总量的3.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72件,比2014年增长84.9%,占全省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2.28%。全市专利授权33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7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增至130件,比2014年增加了37件,增幅39.78%,在全省排第6位,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2.39%......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自主创新的“高速路”上,毕节市企业已经开始发力加速,逐渐快速前行。为了在同行竞争中拿到更多话语权,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武器,他们在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正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奔跑开来。
  众所周知,企业的繁荣与百姓的福祉密不可分,为了把市内企业更多更快推上加快自主创新的高速路上,“十二五”以来,市、县知识产权部门积极组织深入到有关科研院所、园区和企业,为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开展现场指导,为企事业单位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把脉问诊”。  常年主动联系省内多家专利代理机构深入各县区和各产业园区对企业开展专利申报服务工作,并就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询问和解答,积极开展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项目计划。  2015年共立项支持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项目3个,支持资金20万元,共资助专利申请3批次,累计资助专利申请394件、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资助金额共计38.94万元。
  解决“跑得快”的同时,还必须确保“跑得稳”,否则一切都将化为泡沫。为此,毕节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从注重“量”的增长到注重“质”的提升,随着毕节市专利申请数量的不断攀升,专利申请质量呈现了明显向好的趋势发展。2013年三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下同)比例为1:2.07:4.32,发明专利在三种专利中的占比为13.53%;2014年三种专利比例为1:1.59:1.35,发明专利在三种专利中的占比为25.34%;2015年三种专利比例为1:1.53:1.08,发明专利在三种专利中的占比为27.7%,全市三种专利从过去外观设计占据主导地位逐步转变为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专利占比明显提升的局面,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3年的70件增长到2015年的130件,万人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11增长到0.20,去出人口增长因素,近三年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平均增幅达到43%,在全省位居前列。表明我市企业的创新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创新成果质量不断提升,在自主创新这条“高速路”上,企业不仅跑得越来越“快”,而且越来越“稳”。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会长陈一丹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专利保护的目的是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专利保护的首要落脚点便是提升专利价值。我国现行专利立法比较完备,但是专利运营不够活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待提升,专利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执法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专利运营机制需要创新,包括专利运营的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他告诉了我们:让专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专利保护的目的是鼓励发明创造。既要快步前进、稳步前进,还要确保有秩序和公平公正。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主动充当了自主创新这条“高速路”的“高速交警”,以专利行政执法为手段,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十二五”以来,全市专利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查处假冒专利案件和侵权纠纷案件逐年上升,仅2015年全年就立案查处制售假冒专利产品案件97件,立案和结案数均比2014年增长了31%。
  毕节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市防震减灾局局长侯长英则认为,科技的发展,企业的腾飞除了专利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创新的推动力。2015年,我市先后成立了四家创客基地,积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吸引青年科技人才和团队入驻基地。目前,已有8家团队入驻青年创客基地,3个团队孵化成小微企业,形成了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研发和应用、文化创意等孵化产业…...
  创客基地的成立,意味着毕节市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特色、注重人才、注重服务,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建设。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在侯长英看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是发明专利、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近年来,毕节市不仅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环境来吸引人才汇集,还通过改革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构建创新型人才队伍,坚持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同时加强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引导创新型人才向重点产业流动,构建产业建设与人才支撑的互动信息平台。推动“人才回引计划”,使“走出去”的人才“回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职业教育学校围绕重点产业,按照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开办创新创业专门课程,为重点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我们期待,科技创新会在专利不断升温、人才济济的毕节愈加发光异彩。创新,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