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副校长到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23.01.2015  12:56

      1月22日上午,王林副校长到我校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检查指导工作,并在行政办公楼430会议室与该中心全体研究人员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和部署工作。

王林副校长检查指导中心工作

      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喻健,首先介绍了该中心的基本情况和2014年的工作。他说,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是一个新单位,成立才一年多,是学校根据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之急需而成立的。在谈到该中心的基本职责时,他说,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不是校办产业,不是生产单位,不是公司企业,而与学校其他成立数十年的研究单位一样,是一个进行民族文化产业研究的智库机构。

      喻健介绍说,中心现有在编人员5人,在承担着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自身工作以外,还负载着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贵州民族大学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华中师大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贵州瑶药瑶浴非物质文化传承研究基地、贵州省生态文化协会贵州民族大学生态产业研究中心(筹)等5个研究机构和1个科技园、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在没有经验可借鉴、体制机制不顺、机构庞杂、家底十分薄弱、办公条件处于“两岸三地”的情况下,全体研究人员克服困难,勇于探索,集纳校内外人才资源,凝聚优势力量,使中心工作超常规运转,取得不菲的成绩。

王林副校长检查指导中心工作

      在谈到2014年的工作时,喻健汇报说,2014年,中心成员共产出论文37篇,出版专著1部,已送出版社待出版专著2部,参著2部,获得重要奖励2项,积极申报国家级项目1项,申报省部级(省厅级)项目6项,立项省部级(含教育厅)项目 2个,校级项目立项4个,组织招标项目19个,共争取科研经费90多万元,远远超出年初制订的计划,为今后出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础。

      尤其是在执行挂靠本中心的“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作中,本中心认真组织校内外优秀专家团队进行协同创新项目联合攻关,在项目负责人张学立校长、项目执行人杨昌儒副校长的指导下,先后两次组织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共开展了两批项目调研、论证、招标、实施工作,推出了19个(包括10个研究报告、5本专著、2个电视片、2个工艺品)“多彩贵州文化研究”项目,项目经费达92万元。目前,两套项目正在顺利实施过程中。

      在谈到2015年的工作打算时,喻健汇报说,中心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从今年起要摆脱不相关的工作,回归到自身工作本位;要组织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和相关课题研究,为省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培养各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为省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搞好政策咨询与信息服务,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文化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与国内外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团体和文化产业实体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拓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视野;承担完成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交给的文化产业课题研究任务。

      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刚,也就该中心办公条件问题、工作职能问题、体制机制问题、目标考核问题,向王林副校长进行了补充汇报。

      王林副校长听取了工作汇报后,对该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文产研究中心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并完成其他工作任务,值得称赞。他对该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王林副校长说,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成为学校工作的亮点和特色支撑;要壮大队伍,摸清学术家底,整合全校资源,形成强大的学术团队,推出重大成果;要注重调研和顶层设计,注重选题策划,注重文理兼容,开展交叉课题研究;要以项目凝聚全校科研力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中心可为其提供研究室,也可以对取得成就的学术团队予以奖励;要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挂在中心的相关科研机构,要注意选择工作角度,充分利用其优势;要注重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王林副校长指出,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既要立足当前和学校,也要放眼全国、着眼长远,要走在其他科研院所的前面,要严要求地开展工作、高规格地推出成果,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工作亮点。

      会后,喻健主任召集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围绕王林副校长的讲话精神一一予以消化,并补充在2015年的工作要点中,同时就假期国家课题申报、科研平台建设、调研工作进行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