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民族文化专题讲座

18.11.2014  13:35

11月17日下午,我校在第五会议室举行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民族文化专题讲座。省民族文化学会执行会长、省委原常委、省军区原常委喻忠桂,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省民族文化学会执行会长张学立,省民族文化执行会长邓光华、杨政银,省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泽平等领导出席。贵州大学及我校师生代表参加。杨政银主持讲座。

                                                                张学立校长讲话

校长张学立致欢迎辞。他代表我校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他说,各位专家的到来必将为我校相关学科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启发新的思路。我校也诚挚希望与学会领导、专家继续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推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邓光华教授讲话

邓光华教授从傩的种类、历史发展、研究价值、贵州省在开发傩文化中的重要贡献等方面开展主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贵州本土文化---傩文化与侗族大歌”讲座。他提到,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最为悠久稳定、地理辐射面最为宽广的文化积层。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傩这一多元文化复合体已经融宗教、民族、历史、艺术为一体,在民俗学、生态美学、音乐起源等研究中的价值不言而喻。

什么是傩?傩从哪来?”讲座现场伊始,主讲教授邓光华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指出,享有“中国戏剧活化石”美名的傩,不仅是贵州文化取之不尽的源泉,更是中国艺术史的宝库。他表示,提到傩,就不得不提贵州傩戏。贵州傩戏主要流行于黔东地区,并形成了极具独特艺术气息的黔东傩文化圈。其中,《撮特几》、黔东地戏、安顺地戏这些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等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唱腔和风格独特鲜明的傩舞。傩戏展示的是人与自然共生其荣、无比和谐、诗一般的人间美景,是人们在寻找和确认自身在生态关系中的诚挚愿望的体现。

在讲座中,邓教授还提到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他表示,侗族大歌和傩文化犹如贵州文化的两张翅膀,带动其他文化一起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瑰宝,对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而言,我们应该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让这种文化精神渗入到全省、甚至全国人民的心中。

                                                    杨政银教授作总结发言

杨政银就邓教授的讲座作总结发言。他提到,贵州文化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邓教授生动系统讲解的傩文化更是具有多学科价值,这对于我省人才培养、旅游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也将于民大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利用双方的深厚文化底蕴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全省乃至全国构建一个“精神高地”,进一步促进我省的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

讲座结束后,邓教授与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交流与互动,并对他们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现场互动

大学生网站文字记者 彭梦洁、闫晨/摄影记者  常国应 蒋世玉(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