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七旬艺人抢救濒临失传“哈哈腔”剧本20余个

01.05.2015  18:36

新华网石家庄5月1日电(记者王民)“尊一声老太爷上边落座,细听着民女诉一诉养儿的恩……”1日,河北河间市前进剧团演员祝占芬在当地老年大学演唱“哈哈腔”《黄草坡》片段。27年来,这个乡村剧团已抢救编排20多个濒临失传的“哈哈腔”剧本,使这一古老剧种得以传承。

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形成于明末清初,主要流行于河北沧州、保定、石家庄及山东德州等地,后在不同地方语言和民间艺术影响下,逐渐形成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音乐特点的三路流派。1953年,河间著名“哈哈腔”艺人席宝台等人在河间组建“哈哈腔”剧团并巡回演出,十分火爆。

1988年,师从老前辈席宝台的王洪太,率领祝占芬等弟子在河间行别营乡成立专门演出“哈哈腔”的前进剧团。随着时代变迁和老艺人相继故去、传承人减少以及演出市场萎缩等原因,“哈哈腔”剧种濒临失传。为抢救挖掘保护传承这一古老剧种,王洪太不气馁,一边向弟子传授“哈哈腔”剧本,一边组织他们赴外地演出。直到2006年,传承工作才开始好转。

27年来,王洪太甘守清贫,已传承弟子15人,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12岁,组织编排演出《窦娥冤》《黄草坡》《宝莲灯》等20多个“哈哈腔”剧本90多场,惠及河间、青县、沧县等地群众。年已七旬的王洪太说:“无论多难,我也要把前辈们流传下来的‘哈哈腔’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