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全面提高山区科技创新能力

12.08.2016  06:04

  为推动山区科技进步,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山区经济,实施“绿山富民科技工程”,依据国家和河北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结合山区经济发展实际,河北省科技厅日前制定了《河北省山区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将作为“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工作开展的重要指导依据。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山区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引领发展”的整体思路,以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能力为重点,以推进山区八大特色产业为突破,使全省山区科技发展进入重要提档加速期。“十二五”期间,共研发引进技术400余项,开发新产品100余项,引进培育新品种420余个,制定标准60项,取得综合性科技成果80余项;建设不同级别基地园区150个,其中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50个,示范面积20余万公顷;组建山区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个,成员达300余家;培训农民400万人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得到加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山区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山区综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山区科技要紧紧围绕绿山富民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战略,重点在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产业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山区特色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形成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良性发展格局。
  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河北省将通过实施绿山富民科技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全面提高山区科技创新能力。其中生态环境发展方面,研发生态林业建设、山区资源调控、矿山生态修复新技术体系100套,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推动美丽山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实施八大产业的技术创新,推动山区绿色果品、绿色蔬菜、生态养殖、食用菌、杂粮、中药材、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和马铃薯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示范体系发展方面,建立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种养规模化、技术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组建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吸引一批科技人员进山,建设一批技术传播站和信息网络平台,扶强一批农民服务组织,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规划》明确,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政策调动、基金推动,广泛激发工商资本和工商企业参与山区开发,通过市场化投资运作,支持和促进山区开发与发展。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各方面涉农资金形成合力,调动企业、集团、农民对山区开发投入的积极性。要建立新型的人才队伍,加快培育一支由开发研究专家、技术推广人才、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开发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山区开发人才队伍;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没有围墙的山区开发研究院,为山区培养人才;加强新型农民的培养培训,提高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同时,加大省山区创业奖的奖励力度,引导调动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家、基层创业带头人进山创业的积极性。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在山区开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制定有利于山区开发的收入分配制度和鼓励创新人才成长及创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