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给每条河流清澈的承诺

07.05.2017  12:31

  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老支书罗光贤,2014年有了“河长”头衔。流过家门口的赤水河支流格里河,过去开矿、炸鱼、滥用农药,被污染得令人心惊。他邀约沿河20多个村支书当上了民间“河长”,制定村规民约,人人扛起管和治的责任。

  在“河长”们严格监管下,格里河变清亮了,水质明显好转。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搞起了果蔬种植和鱼塘养鱼。

  2009年以来,我省8大流域推行河长制。今年,全省铺开河长制。横向到边,实现河道、湖泊、水库等各类流域河长制全覆盖。纵向到底,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确保省、市、县、乡管理的河道及农村众多小河道,每一条都有河长负责。

  有了河长制,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靓了。2009年,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源头三岔河试行河长制,涉及毕节、六盘水、安顺三地9个县(区)。市长、县长责任在肩,企业、乡村、民众积极参与,“管河”“护河”观念深入人心,原来因生活、工业、农业废水乱排乱放形成的“墨水河”,又重现“杨柳依依拂河畔,醉看三岔若江南”的情景。

  56岁的杨香贵,是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五保户。看见“河长”忙里忙外,觉得“不为管河做点事,心里过意不去。”他自愿当起了格里河的义务巡逻员和清洁工,每天沿着村里的河道走几圈,“谁家屋后的河里添了垃圾,大家都能看见,不打扫让人白眼看。

  全面推行河长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我省明确提出,建立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机制,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聘请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公众网络平台,都已进入实施中。即将在全省展开的“百千万”清河行动,成为热议话题。选取100条河流启动清畅整治,在1059条河流清岸清水,聘请10000名河湖巡查保洁员,为河长制从政府走向民间,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3月末,在省城举行的一次全面推行河长制宣传活动上,1984年退休后一直自发“管河”“护河”的雷月琴老人,说出心声:“有了‘河长’带着干,我们更要积极参与。河黑了,河脏了,城市就会失去原有的灵性和魅力!”(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