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破解农村“垃圾围城”困局

07.05.2015  06:49

原标题:浙江金华破解农村“垃圾围城”困局

每户两只小小的垃圾桶,正在改变着浙江金华农民乱扔垃圾的习惯。

每天清晨,70岁的村民宋彩花都会把家里的垃圾倒入门外的垃圾桶。垃圾桶里面套装着一绿一灰两个小桶,剩菜剩饭、菜叶果皮、食物残渣碎末等倒入绿色的桶里,塑料、玻璃、金属等被扔进了灰色的桶里。

只要记住会烂的扔到绿色的桶里,不会烂的扔到灰色的桶里,一般就不会弄错。”宋彩花说。

以这些垃圾桶为标志掀起的金华农村的“绿色革命”,不仅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而且促进了农村整体环境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变着当地农村的人居环境。

近半数农村人口参与其中

不仅是宋彩花,金华农村的大多数村民都会将垃圾简单分类后扔入自家门外的垃圾桶中,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带着编号的垃圾桶,。

一场大雨、一河垃圾”。金华地处浙中,与许多农村一样,千百年来,大多数村民养成了垃圾随地乱扔、乱倒的陋习。在去年消灭垃圾河的大会战中,金华市清理出的河道垃圾达50多万吨。

金华市委副书记陶诚华说,这些垃圾不仅严重影响着农村的人居环境,也让垃圾填埋场不堪重负。

目前,金华市本级每天产生生活垃圾900吨,且数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按照该市十八里垃圾填埋场的库容静态推算,还有5.8年时间将全部饱和。

生活垃圾与日俱增,垃圾往哪里去?

在现有条件下,在市区范围内新建一个垃圾填埋场选址上很难。”陶诚华说,新建垃圾焚烧厂,会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更令人头痛的是,金华这样一个地处盆地的城市,垃圾焚烧肯定不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金华市对农村垃圾实行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模式,市本级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有近六成来自农村。

金华市农办副主任邵旭东说,“垃圾大军”进城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但加大了垃圾处理的压力,而且转运费用高、成本大。

能不能在农村推行分类减量垃圾?邵旭东说,农村生活垃圾中,可腐烂垃圾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农村有垃圾堆肥的传统,可以让垃圾就地堆肥、就近还田。在当地分类就可节省大量运输、处理费用,综合效益明显。

2014年5月,金华市委、市政府以农村为突破口,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探索试点。

截至目前,金华市垃圾分类的试点从最初的3个乡镇扩展到99个乡镇,实行垃圾分类的村庄遍布各县(市、区)1819个行政村,涉及人口上百万,半数农村人口参与其中。

垃圾同比减少近七成

陶诚华认为,金华市推行农村垃圾分类成功,关键在于保洁员的二次分拣。

据了解,金华市对村民垃圾分类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按照日常习惯,村民将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两类即可。“这样两类,操作简单,也容易让村民记住接受,每家每户都能够做到。” 金东区农村垃圾分类办副主任王瑞良说。

村民投放后,由村保洁员再进行二次分拣,王瑞良说,这主要是解决农户一次分类不到位问题。对集中回收的垃圾,保洁员按可沤肥、可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其他等四类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由废品收购站有偿回收,有毒有害垃圾设点统一回收,其他垃圾按原模式填埋或焚烧,有机垃圾则就地沤肥处理。

王瑞良认为,真正达到分类要求,保洁员的二次分拣很重要。

为此,金华对所有农村保洁员进行专门培训,保洁员拿着铁夹挨家挨户检查垃圾分类情况,上门示范具体操作。“可回收垃圾的收益,也归保洁员所有,以提高其积极性。

据环卫部门统计,试点后,金华市区的竹马、澧浦、洋埠三个乡镇去年上半年垃圾量分别为714吨、8184吨、1600吨,下半年分类后则同比减少近70%。“如果配套设施、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垃圾减量估计能够达到60%。” 王瑞良说。

陶诚华介绍,根据测算,目前金华市区农村1吨垃圾的平均清运成本是200元,如果焚烧、填埋,处理成本则是每吨110元和90元。以一个村500人,年产垃圾120吨计算,减量70%,同步减少的清运费就达1.68万元、处理费0.84万元。“如果金华市区农村全面推行,可以减少清运处理费用4000万元左右。

据了解,永康市花街镇62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处理后,全镇一年减少垃圾1.2万吨,垃圾清运费减少支出30万元,节省补贴支出24万元,节约河道保洁承包款20万元。

生态收益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经济账可以算出来,而生态收益账则无法用金钱衡量。” 金东区委副书记陈峰齐认为,农村垃圾分类的好处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

据了解,对于“会烂的”生活垃圾,金华在各乡镇、农村就近配套建设封闭式太阳能垃圾堆肥房作为垃圾分类减量的终端处理设施,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村还选用了微生物发酵快速成肥处理技术,产出的有机肥就近就地施用于附近农户的果树、花卉苗木等。

经测算,一年减少的垃圾,可产出有机肥2.8万吨。不仅可节约3000万元的化肥钱,还可减少化肥过度使用带来的土地板结,提升土地肥力。而全面推行的农村垃圾分类,也将使金华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延长到10年以上。

据了解,目前金华对垃圾分类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太阳能垃圾堆肥房、分类垃圾桶、垃圾车等设施和保洁员工资、堆肥房设施维护等后续管理费用。

建造一个太阳能垃圾堆肥房12万至15万元,由市、区两级财政一次性补助每个村10万元;保洁员工资及设施维护等后续管理费用,市、区财政则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同时向村民收取每人每年12元至30元不等的垃圾处理费。

对此,陶诚华认为,投入并不算多,“财政增加的开支,差不多就是垃圾转运节约的。

后余村是金东区澧浦镇首个垃圾分类试点村。现在走进村里,几乎看不见垃圾的踪迹,村民最直观的感受是:苍蝇、蚊子变少了。

按照计划,到2015年底,垃圾分类处理金华全市乡镇覆盖率达到70%以上,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其中市区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到2016年底,全市实现全覆盖。”陶诚华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