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党支书”邓强:损失近千万仍誓做“二次创业”带头人

26.07.2014  18:44

原标题:“海上党支书”邓强:损失近千万仍誓做“二次创业”带头人

新华网南宁7月26日电(记者向志强)“如果不是邓强带头,我们肯定也放弃了。”25日上午,在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外的海面上,在台风“威马逊”中损失一两百万的养殖户杨冬梅说,这几天他们一家人都在海上打捞残余的渔排网箱。

杨冬梅口中的邓强是这片令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万亩渔场”“十里蚝街”的养殖带头人,也是防城港第一个“海上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过去20年间,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群众通过海水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形成了“万亩渔场”的壮观景象,并成立了网箱养殖协会和海产品销售协会。

在刚刚过去的台风“威马逊”中,“万亩渔场”几乎全军覆没,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邓强一人就损失了近千万元,但遭受巨大打击的他却再次担起了带领养殖户开展灾后重建和“二次创业”的重任。

记者25日来到红沙村码头时看到,几辆满载泡沫桶、树木等重建物资的货车正在卸货,一些群众已经用树木和缆绳搭建起很多新的蚝排,海上众多船只来回穿梭,一片繁忙的救灾景象。“现在大家真是连日连夜地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光坡镇镇长刘晓东说。

而仅仅5天之前这里却还是另一种场景:当罕见的超强台风“威马逊”将数十年经营起来的“万亩渔场”洗劫一空之后,面对一片狼藉的海面,养殖户间弥漫的是一片悲观和绝望的氛围。“一二十年的积累、最短的也有七八年的积累,转眼间就没了,这对每个人都是重大打击。”邓强说,傍晚时分风雨不止,很多人看着海面哭泣,有的甚至动了跳海寻短见的念头。

对于损失最大的邓强来说,前所未有的打击让他一开始彻底蒙了。“当前来视察灾情和慰问的领导握住我手后,我半个小时都说不出话来。”邓强说,那时候心里就一个念头,“再怎样也不做这个行业了。

当晚,由于海上房屋也受损,邓强和家里人到停水停电的市区找宾馆,找了十几家才入住了一家自己发电的宾馆。“晚上睡不着觉,我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回忆20年来走过的每一步。”邓强说,冷静思考过后,自己觉得还是不能放弃,“我还是看好这个行业,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群众常年生活在海上、以养殖为生,作为理事长和党支书,我必须继续带领他们重建家业。

暂时抛掉心中的伤痛,邓强一边帮助政府部门给灾民发放八宝粥、矿泉水等食物,一边细心安慰抚慰。“我对他们说,‘人’‘财’‘人’‘财’,只要有人就会有财。”邓强说,他还给养殖户们分析形势,“今年受了这么大的损失,市场价格肯定要大幅上涨,谁重建快恢复再生产快谁就会先得益。

为进一步增强大伙儿的信心,邓强又第一个冲向海面收拾残局,还雇了十来个人帮助打捞渔排网箱。这几天,邓强每天四五点就爬起来出海,打捞沉没的鱼排和网箱,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每天在水下的时间超过5小时,5天来休息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4小时。“当看到邓强拉回第一张渔排之后,养殖户们真正有了救灾动力。”刘晓东说,他们开始主动找政府求助,暂时忘掉悲伤回到海面,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工作中去。

而在紧张救灾的同时,邓强心里已经有了更长远的考虑。事实上,邓强早已意识到海上养殖的风险,在此次台风之前他已经和外地投资者注册了合资公司,准备在岸上建厂房进行工厂化养殖。“以前银行总是认为我们海上的鱼蚝和相关设施都是流动资产、风险太大,不给我们贷款,所以基本上所有养殖户的发展都全靠个人积累。”邓强说,但如果有了厂房,不仅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也能在融资方面实现突破,发展速度将大为提升。

邓强告诉记者,现在养殖户共同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多年的积累全部没了,重建资金缺口太大。“我相信,只要政府给予我们一定补助、进行贷款担保和贴息,有了融资支持,通过两三年的努力,我们就能恢复过去花几十年时间发展起来的产能和规模。”面对仍未完全恢复平静的海面,邓强坚定地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