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青年王飞骅:把创新教育当作一个社会工程去做

10.10.2015  12:26

人民网厦门10月10日电(陈遥)“海外留学的经历改变了我,也因此成就了我能够包容敢于创新的理念。”王飞骅,一位丢弃公务员“铁饭碗”、拾起漫长未知教育梦的海归青年,为儿时埋下的一个情结和对祖国的一种使命感,在创新教育这条道路上坚持走过了11个年头。

丢掉“铁饭碗”来到厦门办教育

2000年,王飞骅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获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回国之后,在家人的安排下,他成为老家沈阳的一名公务员。这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在他眼里却成为束缚理想的枷锁。王飞骅说这与他从小滋生的教育情结有关,“初中时的一堂语文课,老师一反角色让学生们上台当起小老师讲课,当年自己走下讲台老师为自己鼓掌的那一刻永远忘不掉。”王飞骅回忆说。

当年在国外,老师给我们上音乐和名画赏析课那会儿,我就感觉到了国内外教育方式的明显差距,如今中国的孩子,不离手机电脑游戏,对艺术文化并没有概念。”王飞骅回忆说,国内外人文素养的差距,是他在国外留学最深的感受,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什么。

2001年,受益于当年厦门市火炬高薪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支持,王飞骅毅然辞去科长职务选择来到厦门。

2004年,他在厦门创办了他第一所学校——皮亚杰教育培训学校,主张通过吸纳国外的体验式教育方式来引导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对学习的热情。虽然新的教育方式能够带给不少孩子学习的兴趣,但国内家长们 “以成绩论英雄”的传统教育观念使皮亚杰这种新的体验教育方式与当下应试的主流教育显得格格不入。

创业的前三年十分辛苦,因为得不到家长们的认同,缺乏生源,为了维持学校生存,除了家里的支助,自己房子也做了抵押贷款,直到如今在慢慢起色,一路走来十分不容易。” 王飞骅表示。

把教育当作一个工程去做

对于选择创业这条道路,王飞骅从未后悔,“虽然我做的这些事任重而道远,怎么也做不完,但不能因为看不到成绩就不去做,只能说做了能够成就未来的希望。” 王飞骅深知,支撑他走到现在的始终是他内心的一种情结和责任感,“如今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都在改变,这条道路是不会走错。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在教育方法上,王飞骅也有自己的创新。为了能够提高学校孩子们的文化素养,他引进了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国外精品剧目,让教育和文化鉴赏相结合。“教育这个工作是要当成一个工程去做的,而不是单纯的开一个培训学校就能解决问题,要靠万众创新的局面,才能支撑起一个良好的大环境。”王飞骅说。

作为一名70后海归,王飞骅正怀揣梦想在不断前行。“海外留学生如果在国外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往往会走错路和走偏路,‘海归’就会变‘海待’。希望中留学生们都要有清晰定位,最好能通过国内外的差异比较,把先进的东西带回国内。” 王飞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