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21.11.2015  10:10

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暨二○一五年第三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总结会议强调

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陈敏尔 孙志刚讲话 王富玉等出席

  ●近年来贵州省发展和项目观摩情况启示我们,大发展要靠大战略来引领,大产业要靠大企业来带动,大平台要靠大配套来支撑,大项目要靠大招商来聚集,大投入要靠大产出来检验。

  ●在贵州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大局中,县域经济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稳则全省稳、县域活则全省活。

  ●坚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突出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扬长避短、扬长补短,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

  ●千方百计把特色产业做强、把城乡建设做特、把发展平台做实、把民生工作做深、把生态环境做美。

  11月20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贵阳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暨2015年第三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总结会议,总结项目观摩情况,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握抓手方法、加强领导指导,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奋力实现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志刚讲话。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省委常委宋璇涛、刘晓凯、秦如培、陈刚、张广智、慕德贵、王盛槐、王晓光,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龙超云,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秦如培主持。

  陈敏尔指出,这次观摩活动是在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新形势下举行的,是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现场宣讲,是对贵州省“十二五”发展情况的现场检阅,也是对各地谋划“十三五”发展的现场演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项目观摩中,大家看到许多新企业、新业态、新产品,眼睛为之一亮;听到许多工作经验、创业故事、发展愿景,耳目为之一新;遇到许多企业家、博士后、创客明星,精神为之一振。近年来贵州省发展和项目观摩情况启示我们,大发展要靠大战略来引领,大产业要靠大企业来带动,大平台要靠大配套来支撑,大项目要靠大招商来聚集,大投入要靠大产出来检验。

  陈敏尔强调,在贵州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大局中,县域经济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稳则全省稳、县域活则全省活。从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来看,县域经济地位重要;从推进大数据和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来看,县域经济肩负重担;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来看,县域经济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和各县(市、区)要认清县域经济发展的地位作用,认清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条件,认清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路径,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增比进位、创新突破、转型升级。

  陈敏尔强调,要进一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抓手方法,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一要千方百计把特色产业做强。注重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既要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又要无中生有、大胆创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做足特色文章。注重因势利导发展产业,把握经济发展大形势、产业发展大趋势和县域经济发展大走势,善于抓园区促集聚、抓业态促增长、抓市场促生产。二要千方百计把城乡建设做特。加快县城建设发展,谋划打造一批具有象征意义、富有现代气息的特色小镇,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联通、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三要千方百计把发展平台做实。推动平台有机更新,完善“5个100工程”功能和内容,用好现有活动平台,强化平台配套支撑,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爆发力。四要千方百计把民生工作做深。着力解决普遍民生问题,做好创业就业、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等工作;着力解决精准扶贫问题,进一步明确“时间表”,打好“组合拳”,立下“军令状”,用好“指挥棒”,决战决胜扶贫脱贫。五要千方百计把生态环境做美。加快绿化宜林荒山荒地,抓好重点部位生态建设,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空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