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让共同的伟大愿景凝聚起磅礴发展力量

05.11.2015  09:3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发展理念、发展举措、发展体制上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结束之际,组织中央宣讲团集中进行宣讲,是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任务重大、意义重大。

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宣讲就要紧跟一步。如何让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以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扶贫开发等十大亮点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同心同德为落实好“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迫切需理论宣讲战线的同志们紧密结合实际,立足于大局大事大势,不断创新理论宣讲,翔实回答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注关切。

基层是实践的前沿,是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的源头,也是我们理论宣讲的落脚点。我们进行的理论宣讲,就是要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全面准确深入宣讲全会精神,把“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讲清楚,把“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部署和政治保证讲清楚,让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走进群众、深入群众心中,让群众准确领会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让群众切实了解中央的利民惠民政策。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我们所说的理论宣传,一定不是高高在上和枯燥乏味的“填鸭”,而应该让群众一听就懂、一记就会、一说就通。只有认真把握人民群众对理论的具体需求,才能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只有用具体详细的事实和数据,才能展现出伟大愿景的清晰和真实,进而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实践;只有把复杂枯燥的理论术语转化为简明生动的百姓话语,从语言上解决了理论宣讲对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而用理论的力量感动群众、教育群众,更好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和行动。

理论本身是理性的、思辨的、抽象的,但宣传方式和表达形式可以是感性的、动人的甚至是幽默的。深入领会全会精神,才能更好地全面准确解读;敢于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才能有针对性的解疑释惑;注重与基层干部群众互动交流,才会最大程度增强宣讲的实际效果。让理论宣讲贴近群众,群众才会真正激发回应理论的兴趣。面向基层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要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以一种娓娓道来的语调、穿插起人民群众熟知的话题的具体的数据,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用视频、图标、数据,甚至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多让宣讲“接地气”,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当然,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地方的特色也因时因势而异。宣讲过程中,应该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真挚的使命感,既要联系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又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当地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真正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生动,把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使宣传变成一种凝聚力和正能量,为凝聚全面奔小康的强大精神力量加油鼓劲。

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当前,时和势都在我们这一边,而通过宣讲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认清大局与大势,增强发展的信心和认同感,恰恰是我们走好复兴之路上“关键一程”的决定性要素。我们要在理论宣讲中紧密结合实际,回答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群众关注关切,把全会精神讲全、讲准、讲透,让每一个人都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擘画和顶层设计,最终让共同的伟大愿景凝聚起整个民族磅礴向前的发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