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目标确定 2020年森林覆盖率60%

02.10.2017  10:52

  9月29日召开的贵阳市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就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实施“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森林覆盖率达6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到90%左右,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左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2%左右。

  “一河百山千园

  自然生态体系形成

  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市域国土空间体系,实现山水林田融合、产城园景一体。完成“4个100”示范工程建设,即完成100个以上棚户区改造,高标准建成100个以上特色小镇(试点)、100个以上富美乡村、100个以上田园综合体。各区(市、县)功能协同、布局科学、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基本形成。

  南明河“变清”,水质稳定达到四类,红枫湖和百花湖水质稳定达到三类,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百山“变绿”,在8个中心城区、进出口通道及临空区域可视范围,基本消除裸露山体;“千园之城”建成,人均公园绿地达13.5平方米。

  建立南明河为重点的河流湿地综合治理机制。2020年,金钟河、东门河、麦架河等11条劣五类河流水质达标,初步形成以南明河为重点的河流湿地生态景观体系。

  健全山林生态建设和修复机制。到2020年,完成城市核心区、进出口通道、临空区域230个山头的综合治理,山体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100%。

  建立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2020年,修订完善贵阳生物多样性保护名录,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0年初步建成“两湖”生态功能示范区。

  绿色低碳循环的共享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等“四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各类资源要素科学配置,重点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率达100%。

  共建绿色家园

  共享生态红利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严格实行“多规合一”。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就地消纳和利用70%的降雨。

  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因地制宜建成100万亩左右高质量、高品位生态茶果园,形成每个主要农业产业至少有一个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

  促进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到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完善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健全污水、垃圾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化实现机制。2020年全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制度。

  积极推动建立贵阳与周边地区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区域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创建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庭和生态工业园区。

  探索形成通过城乡“三变”改革让全市人民共享生态利益的新机制。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等制度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群众满意度超过80%。

  全面推行政府、民间双“河(湖、库)长制”,探索建立“林(园)长制”、土地管理“片长制”和“路(段)长制”。

  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基金。鼓励发展绿色信贷,开展环保贷款贴息、贷款担保和环保技术产业化市场运作试点。

  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关键共性技术,引进培养生态环保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人才。(记者 肖达钰莎 李思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