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引领贵州现代农业速跑

26.06.2015  11:59

绿水青山更富民

——生态文明引领贵州现代农业速跑

    6月11日,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火花乡,放眼望去,山头坡脚,田间地头,处处生机盎然。

    这里地处低热河谷地带,十分有利农作物生长,有“天然温室”之称。

    走进火花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示范园,6个连体大棚沿山而建。棚内,火红的辣椒、油绿的芥菜、浅紫的茄子,像是一盘巨大的什锦拼盘;自动喷灌的塑料管道的布满了棚顶,错落有致。

    “过去浇完一个大棚,至少需要5个人干一天,现在只需轻松一点开关,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电子显示屏介绍道。该设备装有360个全景高清摄像头,在这里就可观测到6个大棚的所有情况。每个大棚又分5个区,设有5个电子阀控制开关,可实现分片区控制灌溉,并且还可和手机、电脑联网。

    在园区1号大棚3区辣椒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抱着平板电脑,登录系统后,轻松一点开关,水立马就从喷头涌了出来,流进蔬菜根部。

    县水利局局长陆洪庆介绍,这套自动化信息系统是今年4月才开始投入使用的,属于2014年山区水利现代化建设项目,目前仅在全省4个县试点实施,共投入资金403万元。

    “这套现代化系统启用后,不但节约劳力,6个大棚一天就节约1800多元的工资,一年就可节约30多万元,还实现了对蔬菜进行最精准的喷灌,保证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进驻园区的黔华农业资源开发公司负责人袁恒说,目前,公司种植的各种蔬菜远销香港、澳门等地,已带动当地800多户农户增收。

    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在贵州山区,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成套装备技术集成应用,降低农业资源消耗,提高土地产出率,是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

    高山、峡谷、瀑布、森林遍布,素有“公园省”之称的贵州,森林覆盖率已达49%。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环境良好,农业污染源少,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之地。

    牢牢守住生态发展两条底线,贵州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于现代农业发展之中,坚持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铜仁市德江县高家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家食用菌企业共有菌棒200万棒,菌棒的制作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经过相关程序,企业利用附近森林里的杂木、灌木,加入菌种、肥料制成菌棒。

    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根食用菌菌棒生产完成后,反而成为另外两家蔬菜、水果生产企业生产的肥料。

    “废料变肥料,让园区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在发展的同时,践行了环保的理念。”园区一位负责人说,依托田园景观带和经果林景观带,园区还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生态农庄,种精品水果,办农家乐,让农户真正尝到现代农业的成果。

    走进麻江县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满山遍野的蓝莓,深蓝醉人。

    为确保蓝莓有机品质,麻江县采取“有机蓝莓园种草—养牛—牛粪还园”的模式,兼做食用蓝莓斗鸡养殖、蜜蜂养殖等,达到了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全县蓝莓种植5万多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7%,今年挂果面积达2.5万亩,预计产量5000余吨。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近年来,立足山地资源禀赋,贵州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形成了贵州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4年,贵州省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农业增加值增长6.6%,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1%,增速均排在全国第一。全省213家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农民合作社2771家,从业农民332万人,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40%以上。

    一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结构调整效果开始显现,全省确定的生态畜牧、茶叶、蔬菜、精品水果、马铃薯、中药材、核桃、油茶、特色食粮和特色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一些产业逐步在全国占据了一定地位,茶叶、辣椒、火龙果、刺梨、薏苡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中药材居第三位,蓝莓种植居第四位,大鲵存池量居第四位。

    走进遵义市湄潭县田家沟,远远望去,葱茏的茶园环绕村寨,黔北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修,如诗如画。

    “来尝尝我家的新茶!”村民谭世才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家门。很快,一壶自家生产的“湄潭翠芽”就端到了桌上,幽幽的茶香浸润在清新的空气中。

    谭世才在外地当了多年的厨师,2007年回乡种茶叶,现在又开起了乡村旅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仅今年“五一”小长假就入账8000多元。

    “经济与生态相统一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一发展理念已深入湄潭县广大干部群众心里。近年,湄潭县依托“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示范县”“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围绕生态做优农业,立足生态发展工业,依托生态发展旅游业,凭借生态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农业县的生态文明之路。

    湄潭的“绿水青山”已经成了富县富民的“金山银山”。

    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形成。目前,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881个,认定产地1706个,贵州农产品绿色生态、品质安全、营养健康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大方皱椒、织金竹荪、罗甸火龙果、修文猕猴桃、威宁洋芋、从江香猪、黔北麻羊、关岭黄牛、长顺绿壳鸡蛋等83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认证。

    以“多彩贵州·绿色农业”为统领,“乌蒙山宝·毕节珍好”、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红茶、黔山牌蔬菜等一批公共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不断成长,产品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全省农产品商标累计注册数达到一万余件,占全省商标注册总数近30%。

    绿色,是贵州农业奋进的底色,也是贵州农业的潜力所在。

    省农委主任刘福成说,未来三年,贵州将在全省建设10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样板园区,形成生态环境友好、地域特征突出、竞争力强、贡献率高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培育600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的目标。(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