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则国富 福建精准扶贫“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12.11.2015  23:09

农村大棚种植试验基地里的蔬菜,长势喜人。陈松全摄

人民网福州11月12日电 (詹托荣 通讯员 林百兰)深处闽南深山的内春村,又有新变化:水泥路通向每个角落,生态综合农场效益逐渐显现,老年活动中心竣工在即。但变的最多的是,村民们生活更加富足,笑容更加灿烂。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初到福建视察,这样深情地说: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更寄语福建要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随即,人民网记者前往泉州市安溪县蓝田乡内春村,感受村民的干事激情,求变、盼摘掉“贫困帽”的精神面貌。一年来,内春村这个扶贫村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村民们由衷点赞。

扶贫村的变化让村民期盼与自信

初冬内春村气温骤降,村民陈绸花心里却暖暖的。

家庭遭遇变故,家里剩下她和两个孙子相依为命,日子过的捉襟见肘。前两天,村干部帮她卖出20多只土鸡土鸭,加上竹笋、地瓜等其它农产品,就有5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善。

可以给孙子多买几件过冬的衣物了。”陈绸花的话,让到内春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的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王经艺五味杂陈。

去年到内春村挂职时,王经艺就发现村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销路不好。于是,他和其他村干部就开始谋划,创建农产品管理销售平台,首先帮贫困村民解决销路。销售平台由扶贫挂钩单位——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全市两级法院进行推广。

现在,除了组织在泉州市中院召开内春村农特产品推介会外,每周五还在泉州中院提供的固定场所进行销售。半年来,销售总额达10多万元,初见成效。

如今,土鸡、土鸭、竹笋、蜂蜜等纯绿色、原生态食物大受欢迎。每到周末,许多民众蜂拥而至,供不应求。”随着村里的农副产品一点点销往城里,村民们的生活也随之改观,王经艺终于露出笑容。

内春村一年四季青山绿水,茶香飘逸。现在村里100多亩的荒废老茶园种上了黄花菜,长势喜人,村民们脸上又流露着一种期盼和自信。黄花菜生命力较强,能带来长期效益,且收获期可达10年以上,这成了该扶贫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穷地掘金,必须扶起站得住脚的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把帮扶外力化为源源不断的致富内力。”找到穷困的病根,王经艺和大学生村官,以及其他村干部一道,开出“511产业兴村”良方。

村委会主任詹全春介绍说,所谓的“511产业兴村”工程,就是结合该村实际情况,确定包括农户传统种养殖及加工工艺、多品种大棚种植试验基地、黄花菜种植试验基地、竹笋生产基地、对接外引农业开发基地等逐步推广的5个产业发展支撑点,搭建1个管理销售平台和创立1个自有品牌等。

除对接外引农业开发基地外,其余4支撑点均已实施或正在实施,大棚基地、竹笋基地等开始产生很好的效益。”要脱贫,还得改变观念。在泉州市区工作的王经艺深知新信息、新观念对于发展致富的重要性,绝对不是简单地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生产困难,而是更长远的规划和发展。于是,邀请专家到村指导,领村民进城“取经”,寻找致富新路子。

如今的内春村,“产业兴村”理念深入人心,全村创业致富激情日益高涨,全村随处可见扶贫带来的新景象。

在福建,有73.5万贫困人口,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需要帮扶的贫困村2200个。内春村只是一个缩影。

扶贫开发工作不易但脚踏实地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扶贫工作起步早,成绩显著: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华丽转变,书写“中国扶贫第一村”的传奇;全国率先实施的造福工程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成为百姓交口赞誉的“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写下《摆脱贫困》一书,亲自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调离福建和到中央工作后,他依旧牵挂福建的扶贫工作,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赤溪村扶贫开发工作先后作出批示……

福建扶贫开发工作走过的每一步不易,但脚踏实地。在今年9月召开的福建省深化精准扶贫工作会上,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就这样说道:“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下一步,福建要从原来的撒胡椒面式、光输血式的扶贫,转向订制式的、有针对性的扶贫,从开“大处方”、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扶贫,转向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扶贫。

精准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尤权也指出,首先要把扶贫对象搞清楚,其次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第三要有针对性地找准脱贫的路子,把有限的扶贫资源、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出最大效益。

像开头说到的内春村那样,扶贫开发攻坚战在八闽大地打响,目的就为了“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据了解,近年来,福建从省、市、县选派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引导帮助当地干群共同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具体路子、具体办法,带动上下各部门整合资源,形成了服务三农的合力;建立23个扶贫重点县,每个县至少一位省领导挂钩,省直一个部门牵头、四个部门协作的帮扶制度。省领导每年至少两次深入到挂钩帮扶重点县检查工作;扶贫开发重点县与对口帮扶县共建产业园区,输血加造血,以特色产业促增收……

2014年,福建全省如期完成20万人的减贫任务;第三批省级扶贫重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9.7%;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GDP、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23.5%、41.7%……

2014年,福建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省级财政安排约10亿元资金,以奖代补,整治1000个以上村庄,树立1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逐步形成一批美丽乡村景观带。今年力度不减,还进一步要求加强风貌管控,引导村庄尽可能保留原始形态和风貌,突出乡土气息,防止大拆大建,并将此纳入考核验收内容。

与此同时,路网建设得到强化,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打通了农产品“走出去”和游客“引进来”的交通命脉。越来越多的农村在留住乡愁的同时,发掘本地特色的旅游、农业等资源,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富起来。

实现“”还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

为实现“百姓富”,福建还推行一系列创新之举,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今年9月,福建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措施》的通知,首次明确将“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并要求各地把促进就业创业摆上重要议程,纳入政绩考核。15条措施突出发展促进就业,突出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托底帮扶就业,实现了就业对象从“扶弱”为主向“扶众”转变,站位从“单纯的就业”向“经济产业政策与就业联动”转变。

同月,福建还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积极构建“中职-高职(专科层次)-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为学生建造起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更旨在培养出大批提升“福建质造”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建设新福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连城县服务中心和首批36个村级服务点已正式启动。电子商务产业是连城重点培育发展产业,连城福建第五个正式启动农村淘宝的县份,连城首批开业村点数量就达36个,位居福建第一。

连城是福建西部的山区县。该项目的正式启动,为连城“特色农产品进城”和“网货下乡”双向流通搭建了新平台,开启了连城地方商务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连城县政府官员表示,连城以此为契机,把农村淘宝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富民工程,积极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农业战略,打造农村电商生态圈,推进智慧农村的建设,努力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电子商务跨越发展。

据官方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7元,同比增长9.2%。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0元,同比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也在7.8%。

百姓富,是建设新福建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带着“十二五”成绩单上的自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3800万福建人将集体叩响“百姓富”这扇幸福之门。

相关新闻:

新福建”建设一年可圈可点 本网明起推出“这一年”系列报道

机制活则满盘皆活 福建创新顶层机制迸发自贸试验区活力

产业优则地区优 福建产业转型升级撬动跨越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