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师大进修的遵义小学老师刘轶讲述温馨时刻

10.09.2014  22:23
在北师大进修的遵义小学老师刘轶讲述温馨时刻 - 贵州地方新闻网
来源: www.gog.cn

               

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与正在北师大参加“国家级培训计划”的贵州小学骨干语文教师交流。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见到总书记,教师们十分激动。来自遵义的刘轶说:“总书记,我可以叫您习大大吗?”“YES。”听到总书记的回答,全场都笑了起来。教师陈燕说:“来到北师大,实现了大学梦、北京梦,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和您合个影。”“这个可以满足。”习近平说。

   ——上述文字,来自于新华社。这篇报道,已于昨日传遍网络。很多网友羡慕地说,贵州的刘轶老师“运气真好,可以当面叫习大大。”

   “提起仁怀,总书记知道那是茅台酒的故乡;说到望谟,总书记说他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同学就是望谟人,如今大概已经退休了。”昨晚,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亲口叫“习大大”的刘轶老师,听她讲述与总书记见面后的感动和敬重。

   贵州教师班来了总书记

  刘轶在遵义文化小学教三年级的语文,今年36岁,当了18年教师。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教师节前夕,总书记会亲自送来节日的祝福。

  9月6日至16日,50位贵州小学骨干教师在北师大参加“国培计划”。

  9月9日上午,按照课程安排,50位老师正分成几个小组,热火朝天地讨论西部地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上午10点多,一位熟悉的身影走进了教室。

  他是总书记习近平。

  刘轶和一众老师顿时觉得惊喜异常。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走到众人面前,微笑着一一握手,送上节日的祝福。

  之后,讨论会继续开始,当然,多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总书记来了,教师们讨论得更热烈。

  “总书记,我可以叫您习大大吗?”轮到刘轶发言时,她首先问了这么一句话。事后,刘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她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只觉得老百姓们都称呼总书记为习大大,她觉得这样的称呼很亲切。

  “YES。”刘轶没想到,习近平竟然是用英文回答。

  “你知道吗?我都没有办法给你形容习大大说YES时的神态,他让我觉得很可爱。”刘轶对记者说,她认为好像用可爱来形容总书记有一点孩子气,可总书记的平易近人和可亲,感动了所有的老师,让大家很放松,气氛很活跃。

  接着,习近平和刘轶就“国培计划”有了一个短暂的对话。“整个讨论过程,我感觉总书记很关心教育,尤其是我们西部地区的教育。”刘轶说。

   总书记惦记贵州老同学

  在新华社的报道中,习近平说,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讨论会上,让刘轶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总书记很重视国学教育。

  “总书记的那番话说得太好了,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的根,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刘轶说,她会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国学知识,让这些中国的民族文化深入学生们的骨髓。

  50名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全省各地。

  “在发言中,一位老师说自己来自仁怀,问总书记有没有听说过。总书记马上回答,那是茅台酒的故乡。”刘轶说,言谈间,从很多小细节可以感受到,总书记很熟悉贵州的省情。

  “还有一位老师,说自己来自望谟县。总书记就问望谟现在的情况,还回忆说,自己曾经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同学,比自己年纪稍小,就是来自望谟。总书记还感慨地说,估计这位老同学都退休了。”刘轶说,总书记和大家拉家常,讲述同学情,很是让老师们感动。

  时间一晃而过,20多分钟的讨论活动比预计时间还延长了一会。

  合影,是在教室门口进行。

  “合影后,我上前问总书记,这照片能不能也给我们一张。他听了后,马上告诉工作人员,一定要记得拿给我们。”刘轶说,总书记的细心交代,让她和老师们都觉得很温暖。

  电话采访刘轶是晚上11点半,距离座谈会已经过去了10多个小时,但刘轶依然难掩心中激动,“总书记很关心贵州,很关注西部地区的教育,我回去后,会继续加大对孩子们的国学教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