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药品连锁店接连倒闭 贵阳药店还撑得住

02.07.2014  18:40

               

北京15家知名药品连锁店接连倒闭,我省的情况又如何呢——

  贵阳药店还撑得住

药店利润普遍下滑

  多彩贵州网讯 《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北京因店面租金连年上涨,社区药品报销提高,品牌药利润偏低,实体药店盈利难引发闭店潮,知名连锁店三年闭店15家。昨日,记者探访了贵阳市内实体药店,连锁药店和单个实体药店,都说今年利润下降厉害。

  一公里有8家药店

  昨日记者走访看到,贵阳市内药店数量多,“门对门”竞争的现象很常见。从贵医后街走到省老干中心附近,不足一公里,就有一树、芝林、舒普玛等8家药店,诊所也有四五家。仅贵医后街就有三家小型单体药店。陕西路、友谊路、小十字、文昌路等路段,药店也随处可见,这些热闹路段,平均500米左右的距离就有一家药店。

  “普通药品,到药店就能买,不必跑医院,方便。”市民王先生说。

  药店增多,给市民带来了便利,药品价格的透明性也随着竞争的增加而增加。但竞争激烈导致不少实体药店利润下滑。某家小药店老板曾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医改下调药价,以及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发布,实体药店的经营进入尴尬时期,药品价格降低,药店经营成本却上涨了。

  有药店称仅能保本经营

  多家连锁实体药店和小型单一药店的负责人,都说目前药店效益不如从前。“2010年以来,药店数量就在猛增,加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细化,运营成本也逐渐增加。”陕西路某大药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来购药的市民数量就有所下降,而这行业竞争大,利润空间变小了。盐务街某知名连锁药店负责人也说,客源相对减少,截至目前,较去年同期,利润降低了至少15%。

  为吸引客源,不少大型药店采取促销和优惠活动,积分换购,或是买一定金额的药品会有赠品,以及常用药低价销售……无论节庆还是平时,这类活动都很常见。“国家限价只是限最高销售价格,并没有对最低销售价格的限制,所以一些药店肆意将价格降到很低造成不良竞争”,一顾姓药店老板说道。

  小型单体药店的店主们也告诉记者,销售额仅能维持药店日常开支,甚而有些老板坦言,正在苦撑。“每天能卖个两三百块的药,除了房租、人工成本、水电、税等费用,根本没有什么节余。”小十字某小型单体药店老板蒙女士说道。对于小型单体药店的经营困境,从事药店经营多年的唐女士则认为,药店生意确实不如从前,今年药店利润降低了10%-20%,但其实用心维持自己的客户,还是能搞得下去。

  连锁药店也卖洗发水

  利润为何下降呢?记者咨询从事多年药品代理的杨女士,她告诉记者,近年的确药品行业盈利放缓,一个原因是市场饱和,另一个是大环境所致,如GSP的发布、医保的改革等。“对大型连锁药店而言,品牌口碑很重要,所以他们经营的药品大多都是高知名度的品牌药品,但利润空间较小,效益自然也收窄。”杨女士说道,但如果经营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药品,利润则高出不少。

  据201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称,2010-2013年药品销售市场规模总体虽呈增长态势,但增速已从24.6%逐步递减到16.7%。2013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由于更多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削弱药店价格优势、医院药房社会化低于预期、医药电商快速增长挤压市场空间等原因,使得药店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收窄,零售市场规模扩张放缓。

  另外,在经营成本提高,利润下降的情况下,洗发水、保健品等,包括与药品相关的食品、洗护类生活用品也被摆上了药店的货柜,在市内不少知名连锁药店都很常见。杨女士告诉记者,药店主要还是药品的销量更大,相比之下保健品跟保健食品的利润较大,这类非药品性商品确实起到了留住顾客、稳住利润、增加客流的作用。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典型样本城市零售药店2013年品类销售统计,零售药店销售额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占主导地位,占零售总额的77.6%;非药品销售占22.4%,这表明非药品性商品在药店的经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