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青年学生精神境界

26.05.2015  19:45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 姚小泉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大学理所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辐射源、主阵地、示范区、生力军的作用,提升青年学生精神境界。

增强认知认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特点,调整充实教学专题,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技术以及橱窗、报刊、宣传栏等传统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和校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要求处处可见、人人知晓。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深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鼓励思政课教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设计与实施大学生经典研读以及课堂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知行合一。丰富“形势与政策”课堂,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价值追求,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需要。

增进文化育人。一方面,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学校通过举办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周、“人文之光•古韵滥觞”大型传统文化艺术节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网上竞赛系列活动,创办《贵大吟苑》诗词副刊,开办“溪山论道”“文科论坛”“硕博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搭平台、拓渠道,引导大学生广泛涉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让核心价值观引航励志文化。学校在“校长特别嘉奖”“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校园十佳”等评选中,积极倡导实现中国梦、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并将其作为首要考核标准,“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已经成为学校优秀人才的选拔共识和学生励志前行的思想灯塔。

推动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一方面,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贵州9个市(州)签订了合作协议,与17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实施了“博士科技兴村行动计划”“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拓宽专业口径,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少课程放到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等进行现场教学。工科类专业按“真刀真枪搞毕业设计”的要求,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和工程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来源:《党建》杂志2015年第5期“十人谈”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