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发展压力与挑战并存 专家建议加快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

28.06.2014  10:10

人民网济南6月28日电(胡洪林 解放)前不久,山东省社科院发布了《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蓝皮书,引起社会关注。2013年,山东省社会发展当如何评估?尚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看待2014年山东社会发展的态势以及怎样应对?成为业界颇为关心的话题。日前,人民网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课题组核心成员、山东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善峰。

深化改革为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李善峰表示,《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蓝皮书聚焦2013年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涵盖了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从整体情况看,2013年,山东社会发展以深化改革为特征,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初见成效,宏观经济增速向稳,都为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他认为,2013年,在社会发展方面,山东以创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城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保证了就业形势的相对稳定,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如当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连续六年保持在50%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统筹城乡社保取得体制性突破,社会救助标准的提高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加快推动,都为2014年该省社会领域改革打下了基础。

山东社会发展压力与挑战并存

尽管如此,李善峰说,我们更要看到在山东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压力与挑战。他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形势更加严峻,从大气污染情况看,2013年较之2011和2012年,污染反弹情况极为明显。2013年,山东“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平均为158天,只占全年的43%,环境安全成为该省环保工作必须破解的难题。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跑不赢GDP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位专家称,2003到2012年十年间,山东GDP年均增长14.1%,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在10.4%,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仍面临巨大压力。

此外,“半城镇化”现象较为突出、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加大、社会老龄化加速、住房价格坚挺、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

李善峰表示,面对山东社会发展的态势,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他认为,2013年,政府转型、行政审批权快速下放;政府放权又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使得社会发育的速度加快;在县级管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都显现出社会发展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在李善峰以及他们的课题组看来,2014年,山东在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方面还需加强,他认为,山东首先要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完善以城市群为主体、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小城镇为基础、以农村新型社区为单元的城镇化体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避免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迁村并点等现象,终止以往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对传统社区、乡村完全拆除的行为。

李善峰认为,山东有2300多万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镇,每年有120万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但没有实现市民化。应当支持农民工有效转为城市居民,逐步将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到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使他们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力量。

在解读《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蓝皮书时,李善峰表示,还应当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如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实施城乡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上下贯通、城乡一体,涵盖所有服务职能的服务体系,做好民生服务。

现在,我们把原来的社会管理政策措施解释为社会治理的措施,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李善峰说建议,2014年,山东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和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新型社会组织,激发社会内在活力,让社会组织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配角”逐步转为“主角”,使之逐步成长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一支重要的主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