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八条”促进科技扶贫 富“口袋”活“脑袋”

17.12.2015  16:04

  2015年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研究制定《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八条措施(试行)》(以下简称“科八条”)。在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专题组组长、何力副省长的主持下,“科八条”顺利成稿,并于2015年6月9日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6月18日召开了“科八条”启动会。
  “科八条”实施半年来,为推进农技人员下基层,加快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念好“山”字经,推进县域科技扶贫、山地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技人员成长的有机结合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改革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升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实力,“科八条”出台正当其时,政策红利初步释放。12月3日,何力副省长率队到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科学院调研“科八条”试行情况。调研情况表明,这一重要改革举措使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针对水城县产业转型升级,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牵头《贵州猕猴桃产业示范区转型升级及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专项资金示范项目,将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与推进六盘水“三变”有机结合。在六盘水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诱导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探索财政科技资金量化为技术推广团队的技术推广股权,与企业和社会资金捆绑,多元融资扩股,按照开发特色产品、彰显区域优势、打造名优品牌的思路,以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为载体,把“科技成果”融入“三变”,使产业资源、资金、技术、经营、品牌、基础设施、劳动力等得到有效集成,形成多元投资模式,推动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贵州猕猴桃高效栽培示范、贮藏加工、精品果园+(庭院)庄园旅游、财政资金及科技成果融入“三变”、新技术运用和创新、创新人才团队与服务体系的构建综合应用推广模式。项目进一步整合国内外专家及基层技术人员的研发力量,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了互联网+猕猴桃产业服务平台。

  针对贞丰县科技扶贫,贵州省植物园牵头以农业技术需求、农村发展问题和农民意愿为导向,实施科研院所下基层科技体制改革专项行动。“贵州山地高效玫瑰基地建设与产业化开发应用”项目,围绕贞丰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花旅、农旅协调发展,有效促进“百姓富,产业强、生态美”。以贞丰县必克村为核心区建设贵州山地玫瑰高效栽培示范区200亩。建立贵州山地玫瑰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和深加工基地,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意”,形成有“圣母文化内涵+爱情文化普及+乡村旅游路径”和“生产要素市场+创新驱动发展”的创新扶贫品牌县。具体目标是将贞丰县打造成为一个集玫瑰文化、布依文化、乡村文化、母亲文化和旅游休闲为一体,形成双乳峰和玫瑰为主题 “山花烂漫”的“婚纱”之旅景点,带动贞丰旅游产业。以“企业+科技十基地十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发贵州玫瑰花酒、玫瑰花蜜、玫瑰精油、玫瑰纯露、玫瑰含片、贞丰玫瑰粽子和贞丰玫瑰糯米饭等特色玫瑰系列产品,形成独特的玫瑰文化品牌,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种植玫瑰10000亩中高档花卉园区,辐射带动农户1000户种植玫瑰。培育一支“贵州省山地玫瑰高效栽培及产业化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推进农业全链条增值和农村特色城镇化。“贵州山地高效玫瑰基地建设与产业化开发应用”项目主持人周洪英研究员近日被中央宣传部等12部委推选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并出席颁奖大会交流经验。
  作为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贞丰县永丰镇的一员,周洪英在谈到扶贫体会时说:“科技扶贫不仅仅是解决‘口袋’问题,更要解决好‘脑袋’问题”。扶贫工作要将农民脱贫致富、县域经济发展、科技人才团队的成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促使产业发展“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要围绕喀斯特山地特色农业“烙新饼”、“育新人”,培养职业农民和农技人才梯队,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弯道取直”创新发展。

 

  “科八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等重要文件精神,在推动重点贫困县科技扶贫、创造新供给中,省农科院和贵州科学院积极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经过半年时间,“科八条”效果初显。《科技日报》、《贵州日报》分别以专版形式对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作了宣传报道。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推广贵州科技特派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牵手农民赚”等经验,切实提升扶贫主体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立足发展目标,夯实扶贫大业基石,促进“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中走前列、出成果、做示范。
  科学院下属的15个公益类和开发类院所积极进行了整合资源,互利共赢、内部众筹,自主创业、内部联合,升级发展、院地共建,战略合作、战略投资,拓展壮大、产学研联盟合作、转变观念,改革机制等七种发展模式的改革探索,尤其在推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转制科研院所深化市场化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众筹GLP实验室成立贵州健安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新医药大健康产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调研中有的院所提出,“仅在‘两院’试点,覆盖的高层次人才仅少,对其他院所造成不公平竞争”等。科学院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对处级干部参与成果转化收益分配限制太严且执行不放心;转制所无财政拨款,人才团队稳定不易,执行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困难;需要清晰明确转制所和自收自支单位性质;希望落实“加大投入力度”、“设立流动岗位”等具体问题;希望能够解决建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壁垒问题。农科院提出:顾虑创收后省级财政对公益一类类事业单位人员事业费减拨款;顾虑处级干部从事成果转化参与收益分配。技术入股后需要行政职务和学科带头人二者之间难以选择、持观望态度。
  何力副省长在调研中指出:基层和企业对科技的需求是巨大的,紧迫的,改革的方向是对的,接地气的,科研人员与科研、市场有了深入融合,科研人员的观念有了较大转变,积极支持改革。关于如何进一步贯彻好、利用好“科八条”,何力强调,一是要把握好方向,认真学习中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组织、科技等有关部门配套措施,把握内涵,解放思想,树立坚定改革的信心,深入推进科研体制改革,树立品牌,打造精品示范点,创造改革模式,为全国的科研体制改革探索经验。二是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改革创新是在不断的碰壁中摸索前进的,是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的,是未知的,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解决困难才会成功,所以需要有主动改革创新的勇气。支持敢闯敢试的创新团队,不想改革的就让其先观望,不刻意的推动其改革,想改革的就大力支持。让改革先锋队、突击队,在改革过程中获得回报,让他们最先享受他们改革创造的成果。三是要规范化操作,明确产权。科研院所要制定落实《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八条措施》的实施细则,试点单位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规则,做到程序规范、操作规范、收益处置规范、全流程公开透明。四是要强化开发创新意识,聚焦于“人”、大胆探索,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积极性。
  目前,我省正在制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5〕46号)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广大科技人员呼吁,应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推广《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八条措施(试行)》。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专题组在对湖北省《关于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意见》、《广东省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的实施细则》等省外政策调研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扩大“科八条”覆盖面,规范、落实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获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相关配套规定,减轻担任处级干部职务的科技人员“冒尖”的顾虑,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