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4个科技重大专项促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18.01.2015  19:07

  记者1月15日从贵州省科技厅获悉,2014年贵州省启动实施了24个科技重大专项,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预计可实现新增产值145.12亿元,申请专利220项。

 

  2014年,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采取聚焦重大任务、加强资源统筹、突出市场导向、注重创新绩效的四大改革举措,对原有的科技计划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了新的五大计划体系,即: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建设计划。其中,对科技重大专项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整合产学研协同资源,更加注重凝练和解决产业化发展中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通过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最终实现产业规模大、发展质量优、配套企业全的集群发展态势。

 

  据悉,2014年全省共组织实施了24个科技重大专项,投入财政科技资金9059.5万元,带动社会研发投入26972.83万元,预计实现新增产值145.12亿元,新增销售收入44.89亿元;申请专利220项,形成企业标准53项、软件著作权7项;培养形成301人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培训人员36.6万人次。

 

  此次科技重大专项的布局围绕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大健康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新型建筑建材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以企业为承担主体,强调产学研结合、多单位多部门协同,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核心、共性技术问题,经过几年或较长时间的叠加实现产业的创新集群发展。

 

  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重大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有效融合产学研资源,以“四种模式”进行组织,一是产业链模式,通过重点解决产业的上下游衔接过程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二是产业联盟模式,利用不同企业的不同产品优势互补,科技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产业发展;三是产业板块模式,重点解决产业板块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为整个板块服务,提升板块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四是产业聚集模式,重点解决终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过程的关键技术,带动产业配套发展,实现产业聚集。(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