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农民自建红军纪念馆:望更多人来看看红军精神

16.10.2014  11:59

图为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杨茜 摄


图为当年59名红军牺牲的地方,当地俗称“万丈坑” 杨茜 摄
图为仅32平米的纪念馆,是王金模家一楼的一间房屋。 梁军 摄

  中新网余庆10月15日电 (记者 杨茜 实习生 任莉)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家镇,有一个仅32平米纪念馆,名为万丈坑红军烈士纪念馆。这是当地名叫王金模的老人自愿捐出自家房屋建设的纪念馆。

 

  万丈坑红军烈士纪念馆在一栋二层民房的一楼,这是王金模2013年刚建好的新房。小小的纪念馆干净整洁,摆放着当年红军用过的马刀、马灯、号角、绳索等物品,三面墙上文字和图片简要介绍了里红军三次转战余庆的故事。

 

  “我家房子二层楼,家里人够住,我愿意把房子捐出来,让更多人看看这段历史。”王金模说。

 

  据贵州省余庆县史,遵义市志等史料记载,1934年12月下旬,时任余庆县敖溪区区长的彭勋之、区团防队队长高健雄押送59名随大部队北上遵义而失散的红军官兵至龙家镇“万丈坑”,将这些红军官兵杀害后推入坑内。1966年12月18日,当地政府组织20名青年,用绳索等工具下到坑内,历经两个多月,才将红军烈士的骸骨寻找送出坑外,并在万丈坑旁建起红军烈士墓碑。

 

  “当时找寻骸骨的时候我还小,就在附近放牛,知道是红军的骸骨,我们也不怕。”王金模说。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距离龙家镇约5公里,高约3米,长约五米的墓碑立在公路旁,石碑上刻录这红军牺牲的经过和人数,旁边一个直径约六米的洞便是当年红军牺牲的地方。

 

  2014年3月,王金模在得知当地政府要在龙场镇建红军烈士纪念馆的消息后,为了记录这段红军往事,就和家人商量将自己的房屋贡献一间出来,成为纪念馆的所在地。

 

  “红军长征精神难能可贵,我觉得这种精神要传承下去,就把屋子捐出来了。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看。”王金模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