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红华新天地”看“红华人”注入企业文化精神

09.10.2014  17:58

   省内专家在“黔商文化建设”中,通过对贵州历史的挖掘,提炼出具有贵州特色的“骡马精神”,内涵丰富,定位准确,既有负重前行、不甘贫穷、坚韧不拔、艰苦创业、顽强奋斗的一面,又有突破封闭、勇闯市场、开阔眼界、勤勉诚信、创新未来的一面,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是大山精神的生动诠释。“红华人”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汲取黔商文化营养,响亮提出发扬“骡马精神”,使企业文化深深打上贵州本土文化的记忆和文化烙印,激励全体员工奋发向上,成为贵州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突出亮点,追求贵商对贵州文化的认同和文化的自信。

  小关大关 金色阳关

  雄狮咆哮,声震环宇,响彻黔山贵水。当“红华新天地”凭借其优越区位、超大体量和完善设施的新形象,即将在贵阳观山湖区惊艳亮相时,早已深深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商家的目光。

  从贵阳到“红华新天地”,如果从大营坡走观山湖,不难发现得先经过小关,再过大关,然后便到了位于阳关的“红华新天地”。

  这是一个宏大的城市商圈,商圈的第一期“西市”推出吸引眼球。昔日阳关,实实在在已变成金色阳关。

  成功是令人羡慕的。然而对“红华人”来讲,在光鲜一面的背后,却经受过无数的风雨和挫折的痛苦。贵州红华企业于1993年创立,从创业至今,已走过激荡20年的风雨商路。脱胎换骨的“红华新天地”是从贵钢阳关建材厂旧址上演变而来的。早在10年前,“红华人”参与贵钢阳关建材厂改制,由此,拉开了艰辛、曲折而又漫长的奋斗之路。在这条道路上,“红华人”不仅要承受因资金大量投入和面对自身关联企业发展的压力;更要消化阳关厂数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中间还有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背负的压力难以想象。

  但“红华人”没有倒下,面对再大困难、遭遇再大风险,始终没向困难低头,一次次在路上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前行,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以其坚毅的性格和超出民营企业的担当与社会责任感执着前行。

  “面对困难靠什么?”有人曾经如此询问贵州红华企业的决策者,得到的答案是:靠的是各级政府支持,靠的是一种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的企业文化精神。在商业竞争中,多年来,“红华人”不仅没有被挤垮,而且发展壮大,相继创建了“红华贸易”、“红华维修”、“红华广告”、“红华通讯”、“红华网络”、“红华科技”、“红华房开”、“红华物流”、“红华便利连锁购物”、“黔电趋势”、“红华供应链贸易”、“修文红华置业”等,公司呈集团化方向健康发展。

  细读贵州红华的企业精神,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主要有几个方面。红华企业精神:人正正人,人为为人(以人为本,人为为人,以德服人);强调自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超越;强调团队:相互尊重,相互监督,同心协力;强调责任:对公司负责,对团队负责,对用户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红华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相一致;企业的成功与员工的成功是共同追求;员工的智慧就是公司赖以发展的资本。

  除此外,有心人发现,“红华人”整体的性格深处还具有一种特别坚韧的特质和内核,细细品来,耐人寻味,十分可贵,属于大山的精神、黔商的精神、贵州人的精神。

  阳关聚宝 古驿生辉

  “红华新天地”所处的阳关地理位置,历史上就是川黔古驿道“咽喉”,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来北往马帮聚集、商人落脚的重要大驿站。

  “红华人”是川黔古驿道忠实的守望者。在调研中“红华人”惊奇地发现,在这条古驿道上,历史上主要的黔货进川和川货入黔必经阳关。在“红华人”的眼里,这条古驿道就是一本厚厚的贵商文化史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古驿道是贵州历史的文脉,更是贵州经济史的商脉。据考证,这条古驿道最早可追溯到夜郎时期。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向西南设置邮亭之道,即唐蒙计划修建的通往牂牁江的道路。两条东西干线,一条是滇黔古驿道;另外一条就是从四川合江沿赤水河进入贵州的川黔古驿道。交通的改善和邑聚的兴起,是夜郎商业活动的基础。历史上贵州不产盐,主要从四川进。川盐入黔刺激了川黔古驿道沿线商业的兴盛和繁荣。史料记载,国酒茅台的原产地茅台镇(村),当年就是盐码头。黔商历史代表人物华之鸿、赖永初、唐炯、于德楷、王伯群、刘玩泉、伍效高、孙蕴奇等都与经营盐务有关。向外陆运食盐的马帮通道有两条,其中一路就是经鸭溪、扎佐到贵阳。其中都必须经阳关,然后再到现在贵阳市云岩区一个称之为“盐务街”的地方集中,再分派到全省各地。

  阳关地名历史上不叫关。阳关的“”,本来并不叫“”,而是“”。明朝初期,朝廷实行军屯制,军士一部分守城,一部分屯种,命令卫、所士兵就地屯田,以百户所为单位占有一片土地,驻在屯堡的军户就地屯种。军户的屯地简称为“”,军户驻扎的城堡简称为“”,二者统称为“屯堡”。当时,这里就十分兴旺,首先是官道必经地,通过快马,传递着北上南下的官府文书。同时也是一条商道,是连接山外的财富大道。当时来往的马帮将盐、茶、酒及农产品运往各地。清代关内有居民数十家,开设栈房、饭铺,行旅往来,颇为称便。

  屯堡的名称,大多以长官的姓氏命名。阳关因为守卫屯堡的长官姓杨,当初叫做杨官堡,又叫杨官屯。清康熙年间,撤销卫、所并入州、县。原来的“”、“”已失去军事建制和行政建制的意义,仅仅成了地名符号了,一些屯堡的名称渐渐就被人们随意改动了。杨官堡开初被人们简化成“杨官”,“杨官”与“阳关”同音。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巧合。“红华新天地”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也姓杨。为了摸清“红华新天地”周边环境,红华决策层带领“红华人”无数次沿川黔古驿道行走,深入村寨调研。结果发现,古驿道承载的贵州厚重商文化历史,常常使他们心潮澎湃,激情飞扬。“红华人”誓言:“振兴阳关,让古驿生辉,再创商业辉煌!”这不仅是时代的梦想,更是历史的责任。

  “阳关三叠”唱响古今

  古驿道旁的“红华新天地”注定要与贵州历史文化结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古今传诵的唐诗王维的《渭城曲》。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天下友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红华新天地”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汲取了“小关、大关、阳关”深厚的历史文化营养。

  先说小关与大关。历史上小关名气比大关大。大关、小关名字的由来,《贵阳府志》说:“凤凰关,在城北十里(华里),旧名大鹏关,康熙元年(1662年)改今名”;《贵阳乡土地理》说“凤凰关,在城北十里,俗呼大关,原为贵阳至四川驿道必经之处。”由川入遵到筑必先过凤凰关,后过雅关(鸦关)。凤凰关既俗呼大关,民间也就称雅关(鸦关)叫小关。小关因是进出贵阳的门户,其名就更响亮。《贵阳乡土地理》也说:“鸦关,在城北五里,俗名小关”。大关、小关相比,小关更险更具有战略位置。在老贵阳城十余个关口中,北有鸦关,南有图云关,这两个关的地理位置最重要。出图云关可通湖广,出鸦关可达川滇,并至京城,故图云关被举为“黔南首关”,而鸦关被举为“北门锁钥”,即鸦关是从北边进入贵阳的一把钥匙。

  “红华人”走上古驿道,考察至今保存完好的小关。站在关门洞前往下看,确有一将把关万夫莫入之感。穿过关门洞下至小关湖的古驿道保持完好,雄姿不减。关门洞两头门额刻书“北门锁钥”四个楷书大字,非常清晰。落款刻“贵州布政使黎培敬和贵州按察使林肇元敬题,时为清同治十年(1871年)夏。1983年9月2日,贵阳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的周文化《鸦关》一诗云,“列戟屯云俯万山,雪垂鸦翅马蹄艰。一为行省冠裳地,便是雄图锁钥关。使者御恩通十部,中郎飞檄走诸蛮。弃 叱驭无人说,何用长缨过此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贵州儒学教授芒文缜咏“鸦关”诗:“皇华信使晨朝天,持酒饯别雅关前。紫荑芝草生满地,鸟衔至此多经年。问君入奏缘底事,机密事未易人先。天颜有喜降恩泽,指日关下迎归鞭。

  再说阳关。阳关本身不叫阳关,而叫杨官,哪为何会改为现在的阳关呢?明代当时屯兵的江南人,有些熟读王维《渭城曲》、酷爱古典音乐《阳关三叠》的人,觉得“阳关”比“杨官”更富有诗意,不如取而代之,于是,“杨官”就演化为“阳关”了。民国二十年(1931年),这地方曾建立贵阳县第九区阳关乡,这是官方正式使用“阳关”作为这地方地名的最早记录。

  “红华人”汲取古驿道文化,并滋润注入到企业文化中。他们认为,“红华新天地”谱写的不仅仅是气势磅礴的经济发展篇章,更要唱响优美动人的文化旋律,让梦想飞翔、激情四射的贵州《阳关三叠》,穿越高原,唱响古今。

     高扬贵州人的“骡马精神

  处于川黔古驿道咽喉之地的“红华新天地”,紧邻贵广高铁的始发站——贵阳北站。随着贵州大交通、大物流态势的形成,经商、理财自然财源滚滚,不在话下,其诱人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然而,让“红华人”更感动的,则是通过古驿道的守望,可以时时捉摸到贵州强劲商脉的跳动,不断得到黔商文化的营养,这才是企业得到的一笔最大精神财富。 

  古驿道上行走最早的商人是由马帮演变而来。贵州商业的开端是古驿道上的马帮贸易,远可以上溯到千年之远,甚至几千年前;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贵州建省是1413年,至今达600年。在一条条遍布崇山峻岭的崎岖古驿道上,最早行走的马帮,便是贵州黔商的前身。其特征是,以骡马为运输工具、以商品流通为使命、以契约为交割依据(口头或纸上协议)、以获商业利益为目的。这种西南特有的商业流通形式,一直持续到近百年来公路的兴起和汽车的出现而改变运输方式之后,才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帮在当年极端封闭的艰难环境下,依然冲破千山万壑的阻隔,把贵州与外界市场连接起来,这种逆境求生、负重前行和万死不辞打通商道的精神,被称为“骡马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马帮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和坚定的脚步,始终在激励着“红华人”。马帮传奇的人生,让“红华人”心驰神往;马帮精彩的故事,让“红华人”感动掉泪。“红华人”敬佩马帮身上那种“骡马精神”,世界上最艰险的路都在他们的脚下。“红华人”常常自豪地说:我们企业有种文化追求叫“骡马精神”。

  红华企业从创业至今已走过20年风雨商路,不管碰到多大困难,经受多大风险,依然排难而进、勇往直前,就一直得到“骡马精神”的激励和鼓舞。

  “骡马精神”内涵丰富,既有负重前行、不甘贫穷、坚韧不拔、艰苦创业、顽强奋斗的一面,又有突破封闭、勇闯市场、开阔眼界、勤勉诚信、创新未来的一面,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是大山精神的生动诠释。“骡马精神”中包含百折不回的冒险精神和义利并重的诚信精神,是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开放的象征。“骡马精神”与传统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封闭意识格格不入,是贵州商文化史中蕴藏的“龙马精神”,成为了黔商文化一道独特风景线。

  “红华人”推崇“骡马精神”,极大丰富了红华企业文化内涵,深深打上贵州本土文化的记忆和文化烙印,是贵商文化的一大亮点。

  “红华人”常常对故乡泥土心怀感恩:贵州高原除了给予自己一副强健的身躯之外,还赋予了自己一个不惧困难、不怕艰险和无比坚韧的性格和精神,彰显出贵商精神一大风采。

  亲近大师 与商圣同行

  在高铁经济到来的今天,“红华新天地”所处区位,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下“两广”,可承接海上丝绸之路,入川滇,可直达缅甸、印度,接上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紧靠“红华新天地”的川黔古驿道,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川黔滇“茶马古道”入选。其中,贵州就有五处,紧靠阳关的长坡岭古道便是其一。茶马古道名震天下,过去一提到这个名字,人们只知道云南、四川,却很少有人知道还包括贵州。

  600年前,在贵州茶马古道上行走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领军人物便是“中华商圣”、“黔商鼻祖”沈万三。“红华人”敬重这位历史名人、宣传这位历史名人。

  “红华人”会唱这首歌:“这一条古驿道,南来北往穿行,我拾起了你遗失的马铃,它摇响了乡音,依然清脆如昔,可你的背景却向何处寻。这一生的传奇,若是命中注定,有谁读懂你的侠骨情柔。看那繁华如梦,都被冷风吹尽,只求这颗心无愧于天地。600年的风雨,多少往事化为尘,岁月如刀刻下你的姓名,千万里的路呀,多少艰辛不必问,触摸那一脉跳动的商魂。”这首旋律既现代又时尚的名叫《商魂》的歌曲,是我省著名女词人玉镯儿作词、张超谱曲,专门为沈万三而创作的,充分表达了贵州音乐人对一代理财大师的敬重之情。

  明洪武六年至二十六年(1373年至1393年)间,沈万三主要在茶马古道上经商,其中在贵州生活了十五六年,最终88岁在福泉市福泉山仙逝,至今保存有原葬墓遗址。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商传专门为沈万三原葬墓题有“中华商圣”一词。作为“中国十四世纪杰出理财大师”的他,虽然在贵州已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亲手在全国编织的商业贸易网络还在,市场信息和特殊的人脉还在。他在贵州期间,依然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头脑,开展“第二次创业”,大力发展马帮贸易,率先将海外引进的海椒种进贵州,“以椒代盐”解民忧,又将贵州茶叶卖向滇、藏及东南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形成了贵州商文化中特有的“骡马精神”。沈万三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两个著名商路的开拓者。

  沈万三与茶马古道,是贵州商文化中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称得上“中华商圣”的就只有12位。沈万三是排名继范蠡、子贡、吕不韦、伍秉鉴之后的第五位。可见他在中国商业文化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为了表达“红华人”对一代商圣的敬仰,“红华人”特意用如此语言表达了对沈万三商道的认识和理解:沈万三的商道/是一条条曲曲弯弯的古驿道/是一群群马帮奋力前行的背影/是一串串叮当作响的清脆铃声/是一首首遗失在崇山峻岭的歌谣/是一段段掩藏在荒草丛中的传奇//沈万三的商道/将岁月把一块块坚硬的石头磨得光滑无比//沈万三的商道/走来了盐商、酒商、茶商、药商、矿商身影//沈万三的商道,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新/浓缩成一句中国经济界市场竞争的著名商业宝典。

  践行王阳明的重商思想

  横空出世的“红华新天地”,聚集着上千企业家。他们在推动商业发展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红华人”重视企业文化、研究商文化、发展商文化,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文化追求。因为社会发展至今,“重农抑商”的时代早一去不复返。作为省内一家民营企业,“红华人”敏感意识到企业发展遇上一个贵州商业大发展的好时代,只有加快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更好地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红华人”被我省推出的一系列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所鼓舞,为加快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出的大环境而兴奋。省里针对民营企业家鲜明提出“两个尊重”: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社会各界为企业家创造好的环境,倾力将贵州打造成优质服务的高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创业的福地,使投资创业者在贵州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红华人”深深意识到,企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大力展示红华企业文化、宣传黔商精神正当其时。

  这是一个重商的时代。“红华人”不仅注重现代企业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向传统文化学习,挖掘本土文化,锻造企业精神。

  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但马克思说:“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商人,近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商人、商品和商业资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值得欣慰的是,深受贵州社会各界爱戴的明代大儒王阳明,则在500年多年前,就用深邃的智慧,颠覆了“士、农、工、商”的封建思想,成为黔商文化“重商思想”中最厚重的思想根基。贵州历史名人王阳明是中国大理学家、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他还是一个重商思想家。商人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推动社会进步。沿古驿道走进修文,“红华人”一次次感悟着王阳明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

  王阳明认为,经济先于政治和文化,即“食货”紧接在天文、地理这些自然现象之后,而在其他社会活动之前,只有在经济活动上才能进行政治、文化活动。

  根据中国经济思想史记载,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商人写墓志铭的人。明嘉靖四年(即公元1525年),王阳明在为商人方麟所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王阳明在这篇墓志铭中,推倒了传统旧习惯的“四民”陈腐观念,对工商在历史上的地位作出全新的价值肯定,发前人所未敢发,在当时思想界引起强烈的震动。他破除了长期以来尊士的迷信,是儒家社会观念上的一个新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红华人”领悟到,从事企业经营,必须要有作为。企业的使命之一,就是要不断创造更多财富,推动家乡发展,不断增加税收,千方百计带动就业,为社会多作贡献。让王阳明的重商思想光芒,照耀“红华人”商业开拓的前行之路。

 “打造勤劳致富的聚宝盆

  聚宝盆是中国民俗中的一个流传几百年的文化符号。据“红华新天地”的设计师介绍,整个商业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理念,就突出了聚宝盆的理念。“红华新天地”占地面积648亩,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规划上呈圆形布局,经营的多种行业环绕,又建有酒店、办公楼、生态公园、购物、会所、高尚住宅等,形成大气磅礴的聚宝盆,聚人气、聚财气。

  聚宝盆是资本增值的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有着传统文化色彩的符号。聚宝盆的传说最早就与明代巨商沈万三有关。传说沈万三本来没什么钱,可他心地善良,在乡场上看见老乡拴着许多青蛙,出于怜悯之心,将其买下放生,从刀口下救了神仙青蛙们,于是得到了一只聚宝盆,从此发家致富,富可敌国。

  聚宝盆是一个投资增值的概念,放一分进去,变两分出来。老百姓喜欢对这类故事津津乐道,一流传就是600年,其原因,一是因为想发财,二是因为要以慈悲为怀。

  聚宝盆是好东西,人见人爱。在民间,聚宝盆成为财富的象征。在天下第一水乡——周庄,每天几万人的游客,放在沈万三庄园内的铜质聚宝盆,10多年下来,已经被人们的手摸“”了。南京中华门,原来就叫聚宝门,因为有沈万三的聚宝盆藏在底下而得名。放眼市场,有关聚宝盆的旅游产品、纪念品更是数不胜数。

  从国家层面上讲,也是同样意义,是国家资本增值的象征,体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影响力。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位于西长安街西端的复兴门内成方街32号,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其理念就是聚宝盆思想。建筑以形象单纯、明确的圆形几何体为母题,配以金色玻璃幕墙和大面积磨光花岗岩墙面,呈半圆弧形的主楼和圆柱体中央楼的设计构成了“聚宝盆”形象,体现了一定的象征性立意。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还发行过“聚宝盆”金币,象征着财富文化的主题。

  沈万三是历史名人。600年前,他就把聚宝盆背进了贵州,埋在了黔山贵水间。随着高铁经济时代的来临,贵州将成为西南的“大十字”,必将聚集天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然就成为西南的聚宝盆。

  “红华新天地”凭借若干优势,自然变成贵州商业领域的一个聚宝盆。当然,这个聚宝盆既是“红华人”的,更是进入“红华新天地”的各位业主的。在这个新天地里,人人都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聚宝盆。“红华新天地”的聚宝盆,是全体商家勤劳致富的聚宝盆、资本增值的聚宝盆、发展创新的聚宝盆。



  做贵商精神的传承者

  透过“红华新天地”,人们进一步走近“红华人”、认识“红华人”。20年的风雨商路,人们看到了红华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个企业拼搏到集团规模发展的群体形象。

  “红华人”重视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重视打造企业精神。用红华企业文化培育红华人。他们认为这是促进红华企业更大规模崛起的必由之路。红华企业文化中核心的是企业精神的塑造。而要做好这点,“红华人”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红华人”从来就是一个好学的群体。面对波诡云谲的市场环境,“红华人”应该更善于学习。“红华人”感到,今天的学习不但要横向向发达省区和国际同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纵向吸取贵商文化和中华优秀的商道文化,取其精华。“红华人”从贵商文化中的马帮人身上,吸取了他们重伦理、讲道德,遵从“仁中取利,义中求财”古训的经商之道,重视对黔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遵从贵商前辈们“”字当先,以“”取利的儒商思想和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准则。

  “红华人”说,作为“中华商圣”的一代儒商沈万三,以“义利并重、先义后利、大义大利”的经营思想,通过海外接单,国内组织种桑养蚕,建立起世界上同时期最长产业链,造福百姓;在茶马古道的“二次创业”,将贵州封闭的山区与西南市场联在一起,推动黔货出山,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佳话。沈万三在茶马古道开拓贸易和传播商业思想,构成黔商文化发展中的一座丰碑。沈万三的经营思想中,既包含有西方资本经营的理财思想,又有东方“儒、佛、道”合一的特征,如以义取利;以普度众生、乐善好施为赚钱目的的财富观;以散财为贵,懂得放下等,其宽阔的胸襟和气魄成就一代大企业家。这些都是黔商文化中的精华和亮点。

  “红华人”在企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无论是在对待员工利益和撤迁职工安置问题上,均以义当先,千方百计从多个方面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红华企业已安排职工上岗再就业近400人,支付工资福利6000万元。同时还向442位离退休职工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发放生活补助,每年达130多万元。

  “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人做成事。”这是贵州红华企业董事长杨践的人生理念,正是他这种朴实无华的人生理念引领企业艰难起步、不断向前发展。“家电产品”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红华人深知,人无信尚且不立,更别说企业了。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企业领导层,都必须恪守诚信。一个没有精神文明的企业,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这是无数中外成功企业的至理名言,也是“红华人”从商兴业的标准。杨践说,只有在企业中种下诚信的种子,让诚信的花朵开放在企业的每个角落,才能让企业获得诚信带来的丰硕果实。

 做贵商精神的创新者

  “红华新天地”是企业经营的创新之作。“红华新天地”分三大项目推出,即将开业的便是“西市”,这个名字是一个很好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市场定位名字。“西市”,这是源于唐代京都长安商品贸易的一个繁华市场,也堪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美丽传奇。“西市”倒过来念,又叫“市西”,暗喻贵州最繁盛的市西路商品市场。

  “红华新天地”从布局看,既有创新积淀、又有共享情怀,注定了“红华人”不满足做一个商业地产开发商,更要做城市发展的运营商、商业资源的集成商。在这片面积达46万平方米的优越地块上,“红华新天地”将成为一个建筑面积达120万方,服装百货、家居建材、窗帘布艺、家电数码、酒类茶叶、花鸟古玩、音像书籍、餐饮食肆、休闲娱乐……全业态,全覆盖,贵阳有的,这里都有,这里有的,贵阳还没有。贵州红华公司运营总经理、红华新天地项目负责人朱海涛信心满满地说。

  为了将信息技术植入“红华新天地”,“红华人”充分研究了所处的商业环境,作为观山湖区中心会展CBD商圈新型商业的主要代表,凭借核心的商圈黄金地段,共享新城市中心20万高端居住人群和300万会展商务人群。在电子商务领域一直领先的红华,开创了O2O新商业时代,红华新天地从入市初期就判定好市场的定位,跳出传统商业经营模式,以全新的建筑形态、全新的消费环境、全新的业态组合打造出O2O概念。结合传统商业模式与新兴的网络购物模式,让两者之间的缺陷得到互补,强调体验式购物,在满足人们一站式购物配送需求的同时进行升级,增加客户的体验式消费。

  这一系列商业运行模式的创新,承继了红华企业从20年前的创业之初便提出以创新求胜的经营理念。 

  20年间,红华企业通过不断的商业模式创新,红华家电、红华便利、红华科技……在我省遍布省城的大街小巷,红华人先进的运营理念、超前的服务措施、至真至诚的信誉和货真价实的产品,为老百姓生活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以全系化的家电产品而发展壮大。

  10年前,红华企业率先在省内推出“便利店”商业模式,先后在省内9个地区建立数十家大型直营连锁超市、一批网络引导店和一批特许加盟店,方便消费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为了方便广大消费者购物,在国内首家开通了家电网络超市、网上购物、电话购物,配备了上百辆送货车,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满意的商品;扩大维修时限,开通了24小时家电维修诊所,随叫随到。“红华人”凭借其不同反响的创新模式,在业界受到普遍好评。“红华人”不但要做贵商精神的实践者,更致力于做贵商精神的创新者、宣传者和彰显者。

  聚东西南北之财 助多彩贵州腾飞

  龙归大海,凤落梧桐。“红华新天地”一经推出,便得到贵州商界广泛响应。贵州红华公司运营总经理、红华新天地项目负责人朱海涛直言,一期工程“西市”入驻商户高达1千多户,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红华人”要将“红华新天地”做成巨大的聚宝盆,聚东西南北之财,助多彩贵州腾飞。

  人们看好“红华新天地”,在于地处贵州绝佳地理位置。这印证了世界著名华商李嘉诚关于选择不动产时讲的一句至理名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红华新天地”位于贵阳市西进战略要地——观山湖区核心,贵阳行政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中心、交通枢纽,商务休闲中心——新“五大中心”环绕。“红华新天地”将形成贵阳首席百万方全球商业互联体,以其前瞻视野,一系列大手笔运营布局,将营造出现代商业与生态贵州结合的地域文化,并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一个现代商业中心。

  一座新城,开启经济新时代;一个商都,定义贵阳大未来。

  “红华新天地”是我省“十二五”商贸流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致力打造我省交易规模最大的商贸物流综合体。所谓“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红华新天地”的方便交通。“红华新天地”东邻贵阳北站,西邻金阳客车站,北邻贵阳市政府,周边公路、轨道交通纵横发达、观山东路、黔灵山路直达市区、金朱东路、贵遵公路、210国道、长岭路等干道,交织成通往周边市、镇的枢纽,使“红华新天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展贸中枢,新老城区的链接纽带。不仅如此,经过的轨道交通1号线、4号线及多条公交线路为新区核心商圈形成提供了充足的人流保证。四通八达的交通与百万财富人群,千万流动人次奠定经济脉络源动力。

  “红华新天地”涵盖多种行业,集城市功能于一体,将形成对各个年龄层次、消费群体的全覆盖。与此同时,以“电子商城”、“行业O2O方案”和“微营销”的三位一体结构,构建起互联网商务的管路系统,为入驻商户提供从B2B、B2C,直至O2O的各类型电商交易平台服务。红华庞大的零售与传播网络,24小时通达全城的物流服务,将为商户提供全渠道营销和消费者的双向导流。

  阅读“红华人”的故事,人们除了能体会到他们那超越梦想的激情外,更能感受到他们血管中奔腾的商业力量和永不停顿的创新精神。让文化精神引领企业发展是“红华人”不倦的追求。面对未来,企业负责人杨践说,支撑红华企业的明天依然是一种精神、一种传统、一种理想、一种使命感、一种企业灵魂。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高速公路新建20191011)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高速公路加油站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投资主体变更20191011)
现对拟变更投资主体和重新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商务之窗
关于促进贵州农产品市场销售项目拟奖补企业的公示
为充分发挥餐饮业对贵州农产品的消费扶贫作用,商务之窗
杨明凤二级巡视员赴从江县开展商务扶贫工作调研
   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夏红民书记在省直部门支持保障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快速干道新建20190916)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快速干道加油站符合《贵州省新增道路加油加气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省商务厅机关第四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
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投资主体变更20190909)
现对拟变更投资主体和重新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