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10年4次驾新线

09.02.2015  03:25

地铁7号线驾驶员杨光称虽然都是新线但也有略微区别

地铁司机,一个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职业,每天有千万人次的乘客坐着他们驾驶的列车穿城而过。29岁的驾驶员杨光,年纪不大,却已经工作10年,其间4次驾驶新线。按说对于开新线,他应早已驾轻就熟,但杨光却一直强调:开地铁这事儿,永远不敢摆老资格。

工作10年4次驾驶新线

去年年底,本市地铁再开4条新线,由于伴随着票制票价同步调整,新线能否顺利开通、安全运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也意味着,驾驶员必须百分之百的“靠谱”,才能担当起新线驾驶任务,确保新线平稳、顺利开行。作为一名已经工作10年,且有过3次驾驶新线经验的杨光自然成为首选。

杨光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他2004年从学校毕业便到北京地铁第一运营公司四惠车间工作,担任电客司机。工作3年后,2007年,地铁5号线开通,杨光被调到5号线担任列车驾驶员,这也是他第一次驾驶新线;随后,2010年亦庄线开通、2012年6号线一期开通,杨光又先后被调到上述两条线路担任新线驾驶员。直到2014年7号线开通,杨光离开6号线,第四次驾驶新线。

是个老司机也是新司机

地铁7号线开通已有1个多月时间,谈及再次新线驾驶的感受时,杨光显得从容又谨慎。“我总觉得,我和新线很有缘分。在驾驶新线时,我既是一名老司机,也是一名新司机。”杨光说,对于每一次驾驶新线,他一方面提醒自己是有一定经验的驾驶员,有责任通过平稳运行让所有乘客感觉到舒适;另一方面,他又时刻把自己当作一个“新手儿”,提醒自己驾驶要谨慎。

杨光称,他虽然驾驶过多条线路,但因为每条线路采用的列车车型是不同的,所以驾驶起来也会略有区别,马虎不得。“还是那句话,‘我是老司机,也是新司机’。即使是熟悉的驾驶环境,也得时刻谨慎,驾驶无小事儿。车内那么多乘客的安全可都压在你身上呢,确保安全是驾驶员的第一要务。”杨光称。

第一次驾车手心儿冒汗

虽然已经工作10年,但对于自己第一次驾驶地铁列车时的情景,杨光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2005年6月的一天,杨光第一次走进驾驶室,准备驾驶地铁1号线从建国门站开往四惠东站。“记得当时,我手握着司控器手柄,满手心儿都是汗,压力还挺大,觉得身上的责任特重。”杨光感慨地说,亲自驾驶列车和看老司机操作完全是两个概念。“真是很紧张,不断提醒自己要小心驾驶。我努力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直到确认列车各项仪表显示正常以及乘客上下车情况正常后,启动车辆。”杨光说,驾驶过程中,他生怕发生任何问题。直到列车顺利运行到终点站,心才放到肚子里。手套也被手心儿的汗水浸透了。“毕竟是第一次独自驾车,下车后兴奋了好一阵儿呢”。

遇小事故更能积累经验

2010年的一天晚上8点多,地铁5号线车厢内乘客已经不是很多。杨光驾驶的列车运行至惠新西街南口站时,驾驶室内的广播报警按钮突然闪烁。“这也就意味着后方车厢内可能有情况。”杨光说,他立即将列车停稳,第一时间与行车调度员取得联系,通报了情况,并一路小跑赶到事故车厢内。“发现是一名女乘客晕倒了,她的老伴儿一时情急,按了报警按钮”。

杨光回忆说,简单询问事情经过,并对列车故障进行排除后,他将乘客安全护送到站台,移交给同事后,赶忙回到驾驶室重新驾驶列车进站,以减少对后车的影响。

遇到突发情况不能慌乱,及时向行车调度人员汇报,确保乘客安全,将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习惯了混乱的生物钟

对于工作10年的杨光而言,早已记不清自己到底驾驶过多少趟列车,载过多少乘客,开行过多少公里。他唯一记得的就是每一次走进驾驶室,都是一次新任务、新挑战。

地铁三班倒的生活,也让杨光和他的同事们习惯了混乱的生物钟。一天驾驶地铁跑四圈,开行200公里,时刻需要紧绷神经。夜里熬夜,白天小憩,午饭不定时。“什么时候到站什么时候吃,而且得抓紧时间吃,不能耽误发车。”杨光说,尽管如此,但他还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与妻子在5号线相识

地铁还带给他一位美丽大方的妻子。

杨光告诉记者,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地铁员工,两个人因为工作而结识,也同样因为工作而彼此了解、支持和相知。“当时我们同在5号线上班,有一次屏蔽门故障,我发现一位同事不仅漂亮,做事还特别认真和耐心。这个同事就是我现在的老婆。总之,当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杨光笑着说,由于地铁驾驶员是三班倒,上夜班的话基本要次日上午才能到家,所以对家庭的关照可能不像一般的职业那么多。“但我妻子和我都是地铁员工,所以能相互体谅,遇到什么事儿沟通起来也能有共鸣”。

晨报记者 曹晶瑞

杨光的工作时间:

◎早上7时30分到焦化厂出勤,等待接车;

◎一天四圈,200公里;

◎16时下班;

◎17时到家;

◎次日15时30分到焦化厂接班;

◎夜间0时10分结束运营,回休息室休息;

◎凌晨4时出勤;

◎5时10分上岗驾驶早班车;

◎8时30分下早班,回家休息。

记者 手记

身上系着所有乘客的安危

地铁列车驾驶员,一个听起来平凡而又神气的工作。初见杨光时,感觉他本人并不健谈,但待人十分谦虚、客气。他的身上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老司机”气质——稳重、严谨、踏实。其实,和杨光一样,很多地铁驾驶员每天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他们每天肩负着千万乘客的安全,责任重大,只要走进驾驶室,就必须时刻精神紧绷,这一绷可就是200公里出去了。熬过了新手期的紧张与骄傲,剩下的就是年复一年的周而复始,那是无数个平凡的日子。然而,从杨光身上,记者仍能感到他对这个职业的“阳光”心态——不懈怠、不大意、不倚老卖老、不得过且过。无数乘客的安危系于自己身上,每一次出发,都是责任重大,都是使命必达。

大图:驾驶地铁列车时杨光总是很严肃,心里想的是乘客的安全。

小图:交接班时杨光也是认真负责。

晨报记者 王巍/摄

老司机10年4次驾新线老司机10年4次驾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