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巅脚尧村 一亩茶园走出的小康村

05.11.2014  17:48

            图为脚尧村妇女在采茶。 刘鹏 摄

 

            图为新房错落的脚尧村。 刘鹏 摄

  中新网贵州频道11月5日电 (张丹莉 刘鹏 申筱丹 杨承鸿)在距离贵州省会贵阳200余公里,海拔1380米的雷公山之巅,有这样一个小康村。30年前人均收入不足30元,而到了今天,全村39户165口人,人均收入达1.32万元,较30年前暴增了400余倍。这个叫脚尧的小山村的蜕变,正是从一亩茶园开始。 

 

  如今的脚尧村,是黔东南州雷山县率先以户为单位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村。走进脚尧村,一条蜿蜒盘旋的沥青路直通村中,一块块茶园铺在山间,一幢幢新修的吊脚楼错落有序地坐落其中。 

 

  “我家4口人,现在住的3层吊脚楼,有15个房间。我们一家种茶和养殖的收入一年大概在20万元,这在3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脚尧村的现任村支书吴先炳回忆,30年前,村里的人均收入还不到30元,家里粮食不够吃就摘野菜,村里的房子全都是茅草屋,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雷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连忠还记得,第一次来脚尧村的时候,进村的山路就像是上山打猎的路,用披荆斩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雾当盖地当床,秋风扫地四壁荒。厥当主粮灰当盐,有女不嫁脚尧郎。’这首民谣真实诠释了70年代末脚尧村的景象。”黄连忠说。 

 

  80年代初,脚尧村开始谋变,起初的发展规划是养牛羊。不过牛羊的增多,带来了诸多问题,脚尧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田土里的农作物也常被牛羊吃了。搞养殖的路子看来行不通。 

 

  1982年,村民吴秀忠自费到贵州省农科院学习茶树栽培管理技术。回家后,他在自己家的一亩地里开始种植茶叶,并邀两户村民一同参与,每户种植一亩茶园。经过三年的时间,吴秀忠家的一亩茶园开始收益,收入达200余元。“当年一斤茶叶可换半斤肉了,虽然只有一亩茶园,但是收益已经很不错了。”吴秀忠说。 

 

  看到吴秀忠尝到了甜头,村民开始陆陆续续地向荒山进军,开荒种茶。村民们像开垦菜园一样,一块块慢慢地扩大茶园。 

 

  2003年10月,脚尧村第一条公路正式通车,“脚尧茶”开始被更多的外人熟知认可。由于脚尧村海拔高、气候适宜,生产的茶叶清香悠远,品质上佳。 

 

  村民吴先锦告诉记者,如今他一年的收入有20多万元,其中茶园的年收入达到17万元左右。 

 

  截至2012年,脚尧村已有茶园1700亩,成为脚尧的支柱产业,在全村各业比例中,交售茶青收入占59.9%。2013年,脚尧村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就达21户,占全村农户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2万元,已是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为了增加茶叶的附加值,村集体组织集资2.4万元兴建起茶叶加工厂。如今,村内办有茶叶加工企业2家,年产成品茶18吨;有4人在县里承包领办茶叶加工企业6处,茶叶公司注册3家,茶叶销售总额达到960万元。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脚尧村还将新建茶园2000亩,改造现有老茶园300亩。到2015年,全村茶园面积达到4000亩以上,实现产值1000万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