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航油首次商飞 飞机喝上地沟油

21.03.2015  23:42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今天,伴随着一架由波音737飞机执飞的海南航空HU7604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我国首次使用生物航油进行载客的商业飞行顺利完成。海航副总裁蒲明亲自执飞了这一次航班,飞机一落地蒲明就被记者团团围住。

蒲明:飞行很正常,程序上没有任何区别,原理上都是燃料,就是来源不同。我最大的感觉是,以前是用石油提炼的石化燃油,现在是生物燃油,从另一个方面打通能源通道,对国家发展有益,对环保有益。

去年二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这一次飞行使用的生物航油由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产,以餐饮废油作为生产原料,在加氢处理后与传统航油掺混得到的混合油。据了解,这种生物航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到80%。

其实,早在2011年和2013年,国航和东航就进行过生物燃油验证飞行,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今天,海南航空副总裁蒲明兴奋的说,生物航油终于拿到了商业化应用的门票。

蒲明:中国石化的航空生物燃油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试航批准,时间已经成熟了。海南航空决定实施国内首次生物航油的飞行,为中国民航新环保的尝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飞行使用生物燃油用餐饮废油做燃料,使得飞行更加环保。经过民航局严格审查,对发动机的排驾验证和试飞验证,获得了一号燃油航煤燃油的批准书。

生物航油,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动物脂肪和餐饮废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地沟油”等。生物航油一出现,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地沟油上天”更是成为媒体大写特别的新闻热点。2010年,“山东济南格林公司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地沟油回流餐桌的产业链确实存在。为此,多部委启动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项目。生物航油成为解决地沟油回流的重要方法。

参与今天试飞的乘客表示,很感兴趣飞机喝了地沟油还适不适应。

乘客:飞行的前三四天,客服打电话说,您是否使用这个航班。有这个新的环保的体验,地沟油提取的话,会环保一点,所以要体验一下。

2012年,欧盟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这项政策意味着,欧盟要对所有在其境内飞行的国际航空公司碳排放量设限,超出部分必须花钱购买,否则将被禁止在欧盟境内飞行。按照当时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的价格计算,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空公司若还按原排放量,每年将需额外支付3.8亿欧元。一些媒体就称这项新政策是“强收买路钱”。

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33家中国航空公司被纳入排放税征收名单。业内人士估计,中国民航业一年就将支付约8亿元人民币的排放税,也就是中国飞往欧洲的航班每增加一班,一年将增加1500万元人民币的额外成本。坚决反对和抵制成为了当时各家航空公司的不二选择,而开发新能源和绿色低碳飞行的计划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方法。

不过,生物航油发展的最大阻力其实是它过高的原料成本。有业内人士称,生物航油原料成本占到整个柴油、汽油、航煤成本的85%。其他炼制过程和消耗只有15%成本。换句话说,原料收集和原料成本决定整个产品的价格。中石化科技部调研员徐惠告诉记者,以今天这次飞行为例,航油成本贵了2到3倍。

徐惠:成本的话,这么说吧,要是比以前的便宜,那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宣传了。成本肯定贵,我们买的餐饮废油就比生物燃油本身贵。

记者:大概贵几倍?对数字有估计吗?

徐惠:那这个没法估计,因为这个随着价格是一直波动的。这个原料属于食用油品。

记者:不是已经是废油吗?

徐惠:废油也属于食用油品系列。这个属于航空油系列,价格体系不一样。

记者:今天的航班一桶油比平时贵多少?

徐惠:贵两到三倍。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到2020年,中国也将有1200万吨的航油需要打上“生物质”的标签。而原料方面,根据估算,全国每年可形成“地沟油”500万吨-600万吨,而1吨地沟油大约能够产出0.5吨生物航油。这意味着,大约300万吨生物航油将从地沟油转化而来。(记者唐明 刘楠 实习记者闫然)

我国生物航油首次商飞 飞机用上"地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