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特产搭高铁出山

26.08.2014  12:47

  立秋之后的清晨,大山深处总会弥漫一层薄雾,天气也略微带着一丝凉意。

 

  在前往贵定县昌明镇的路上,一路碧水青山。记者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昌明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成为贵广高铁线上的一个站点?

 

  车到昌明,答案逐渐明晰。

 

  跃入眼中的昌明镇,充满了现代化小城镇的气息:宽阔水泥马路四通八达,漂亮厂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老头老太们悠闲地在广场唱歌跳舞锻炼身体。

 

  顾龙菊可没那么闲,此刻,她正在菜园中忙碌。

 

  顾龙菊刚采摘下来的豌豆荚和菜心,将立即装车走出大山运至广州,其中一部分空运到香港和澳门。就在今晚,这些蔬菜将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餐桌上。

 

  看贵州地图会发现,昌明镇的地理位置处于“这片枫叶”正中,依傍在瓦窑河畔。但从地图上看不见的是,昌明镇从无到有的巨变。

 

  “2011年,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和荒山。今天,这里变成一条40米宽直达县城的大道,两旁是百姓的‘摇钱树’——产业园区。”昌明镇镇长黎昆一边带领记者走向镇中心,一边细数3年时间做了哪些事:

 

  “我们打造了昌明经济开发区,现在有110家企业入驻。

 

  “我们修建了全镇第一批商品房,开盘第2天全部售罄。

 

  “我们引入了养老院、污水处理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你看,没有一根烟囱、没有一滴废水、没有一粒粉尘。

 

  ……

 

  蜕变,与小镇交通的日渐改善息息相关。

 

  贵新高速公路、夏蓉高速公路、黔桂铁路贯穿境内,人流、物流得以在小镇快速流通。

 

  畅想高铁时代,黎昆不禁抬头眺望更远的南方:“盼望贵广高铁能将沿海客商请到昌明镇,建厂、旅游、居住,让小镇特产走向全国市场。

 

  黔茶味更浓

 

  穿过苗岭山脉的万亩茶园,记者来到都匀市螺丝壳河头茶叶农民合作社。

 

  虽然是正午日照最强烈的时候,但这里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卷着茶香味的阵阵凉风扑面而来。

 

  满眼绿油油的茶山,令人心旷神怡。合作社理事长张光辉为记者泡了一杯毛尖茶。

 

  刚好80度的水温,一颗颗叶芽直立,茶汤绿中透黄。入口后,醇和的茶香至舌尖缓缓而下,浓淡相宜。

 

  一边品茶,一边听他讲述毛尖茶的故事:

 

  清朝年间,品种繁多的黔南绿茶从古驿道运到码头,似潮水般销往大江南北。

 

  1956年春,都匀团山茶农将精心制作的“鱼钩茶”寄给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亲笔回复,并将该茶命名为毛尖茶。

 

  今天,都匀市拥有27.59万亩茶园,47家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以及41个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多万茶农共同的梦想是黔茶出山。

 

  毛尖茶的故事还在继续。

 

  “贵广高铁开通后,我们想申请一列‘都匀毛尖号’旅游专列。让远方的客人在列车上就能品到一杯毛尖,从此难忘贵州绿茶。

 

  看到高铁时代黔茶市场的商机,台湾客商闻风而来,将山中茶青制成红茶,使得“都匀毛尖茶”以另一种新形象亮相广州、上海、台湾,甚至漂洋过海。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两年后,都匀市将建成30万亩茶园,茶叶产值达到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