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王”纪俭:让葡萄产业成为老百姓增收的靠山

30.10.2015  21:53

让人尝葡萄,讲解户太葡萄品种、种植条件,接受媒体采访……在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户县展区,纪俭有点忙。今年69岁的纪俭,名片上的职务有好几个,但他更注重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因为这才和他的本质工作最贴近——葡萄研究。

尽管有点忙,但纪俭似乎忙地开心。“纪老,我尝了好多葡萄,你这的葡萄最甜。”听到参观者的这句话,纪俭似乎有些害羞,“多吃点”。参观者尝的葡萄正是老纪致力多年研究的户太八号。

回想起户太葡萄特别是陕西葡萄几十年的发展,纪俭颇有一番感慨。

1963年起,17岁农学毕业的纪俭,开始从事农业研究,包括小麦、瓜果等,当时的他只是偶尔会接触葡萄。“我们常说葡萄是古代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但我们那时候种植的葡萄基本是从欧洲、日本带回来的品种。”纪俭说,因为当时国家以粮食生产为主,葡萄种植面积不大。等到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全国葡萄种植开始普及。

面积增大,葡萄成熟时,会出现开裂、掉落等各种问题。”纪俭回忆,看着老百姓种植的葡萄给他们带来损失,从1982年起,纪俭开始专攻葡萄,致力于葡萄研究。“后来我们发现,当时的葡萄品种是从欧洲、日本等地引进,这些品种根据当地同纬度的光照、温度、土壤等研究种植,但到了我们国家同纬度地带,它们可能就不适应,因此出现掉落、开裂等问题。

经过七、八年的研究,1989年户太八号问世。纪俭和他的同伴研究出了户太八号,“我们从82、83年一直预种研究,就在户县的太平峪河滩,当时大概有16个号,最终只有八号成功,其他都失败。”纪俭说,最终取名户太八号。

1996年1月10日,这个日子让纪俭记忆尤深,因为在这一天户太八号葡萄通过陕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通过。经过不断优化,2003年4月3日,户太系列葡萄取得栽培技术与发明专利。“我印象最深地是当时一斤玉米是2毛2,而葡萄就已经卖到5元,看着葡萄这么能卖钱,种植的人越来越多了。

纪俭介绍,如今户太八号“五次结果 三次成熟”,成熟果主要是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从7月10号起第一茬果成熟,会保留下来,因为这个时候无论是从光照、气温还是市场,都可以给老百姓带来收益,第二茬大概在8月20号,不会留下这茬,这时候其他地方葡萄都成熟,价格低,同时雨水多,葡萄不够甜,等到第三、第四茬时,雨水少,温差大,葡萄就很甜。

通过几十年的研究,纪俭对“户太8号”的生产应用技术研究不断深入细化。研究总结了一套适合“户太8号”品种的栽培技术,专家验收认为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次结果和无核化栽培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葡萄多次果的商品化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延长了葡萄鲜果的供应时间,较大幅度提高葡萄产业的效益。“我们不断研究‘户太8号’的优生条件及优生区域,提出了户县秦岭北麓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为“户太8号”栽培优生区域,最大化将陕西光能转化,让户太适应陕西一切生长条件。”

三十多年来,在培育研究葡萄新优品种、栽培技术及深加工产品开发上投入了全部精力,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户太8号”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左右,年直接经济效益十几亿元。纪俭也被老百姓亲切誉为“葡萄王”。

如今的纪俭,荣获西安市劳动模范、陕西省农村优秀人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百名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陕西农村百名杰出人才等多个荣誉称号。但他仍致力于葡萄研究,因为他有“三个一”:

一个信念,要让葡萄及葡萄酒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

一个愿望,要让葡萄产业成为老百姓增收的靠山;

一个梦想,要让中国的葡萄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