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绝”的慰问金

04.06.2014  23:49

  中新网贵州频道6月4日电 题:被“拒绝”的慰问金

 

  通讯员 杨仁海 记者 张伟

 

  被当地民众誉为“焦裕禄式”的好支书杨国武去世后,施秉县国追授其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地政府部门慰问时,杨国武的妻子邓庭芝却坚定的“拒绝”,邓庭芝说:“杨国武生前时说,我们有脚有手,还能劳动,不能依靠组织。

 

  因患肝癌去世的杨国武,年仅46岁,但在城关镇下翁哨村工作了29年。担任村支书期间,杨国武通过跑项目、筹资金、做公益,带领民众接自来水、硬化道路等,共争取各种项目资金680余万元,相继实施了通村公路、烟水配套、石漠化治理等10多项民生工程,解决了1700多人的人畜饮用水。

 

  同时,他先后上百次深入群众家中,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烤烟、太子参、蔬果等特色产业。使该村由原来单一靠种植粮食作物向多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今,当地的人均年收入已由10年前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2013年4000多元。

 

  然而,2013年6月,杨国武经查出肝癌的情况下,隐瞒病情,仍坚守工作岗位,为村里的发展,为乡亲们的事情忙碌奔波,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14年4月29日,杨国武因病逝世,临终前他仍牵挂着“承诺”,并嘱托村干部一定要实现对百姓的承诺。

 

  因病逝世后,施秉县国追授杨国武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对其家庭进行慰问,但却出现了“意外”。

 

  5月23日,杂居苗族、彝族和汉族的下翁哨村麦子岭偏远古寨,悄然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客人们进寨之后,径直往杨国武家走去。“有客来了。”到了杨国武家大门口,村主任李明阳大声报告。

 

  杨国武的遗孀邓庭芝身背孙子应声相迎。“县委决定,追授杨国武同志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并开展向杨国武同志学习的活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欧幸福认真地一边向邓庭芝介绍,一边将一封沉甸甸的信封递到邓庭芝手中,心情沉重地说:“这是组织的一点心意,请你收下。

 

  大家都以为她会伸手去接,谁知道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邓庭芝马上用双手把信封推了回去。“这钱,我不能收,绝对不能收……杨国武生前时说,我们有脚有手,还能劳动,不能依靠组织。

 

  空气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了。

 

  这样的“尴尬”,欧幸福部长还是第一次遇到。“我生活过得去,年轻还能劳动,这钱拿给那些最困难的老人、孩子和残疾人。”邓庭芝坚定地回答。

 

  双方僵持了一会儿,谁也说服不了谁。李明阳认为这样僵持下去不好,便走到邓庭芝身边,触着右耳轻轻说:“欧部长伸手容易,缩手难,给个面子,先领组织的心意。

 

  邓庭芝轻轻擦拭眼角,默默沉思了许久,微微点了点头。这时天空突然透过云层洒下一道阳光,照耀在人们的脸上,大伙才稍稍松了口气。

 

  “……杨国武同志优秀,邓庭芝当之无愧也是杨国武精神感化的好妻子。”欧幸福满口称赞。顿时古寨欢声笑语,温暖人心。

 

  “谁叫我头上有一个‘共’字,就应多为群众做点事情。

 

  “低保不是福利,我们村干部决不能沾边,应让给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家里,你是顶梁柱,包孩子吃住;村里,我管大头,要处理大事小事。

 

  杨国武生前这些孜孜教诲语余犹在,但他的音容笑貌只能定格在邓庭芝的记忆中,拿了欧部长送来的慰问金,邓庭芝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最终,她决定把慰问金送给那些生活最困难的老人、小孩和残疾人。

 

  邓庭芝告诉笔者,杨国武虽然走了,但儿子媳妇都有了工作,今年女儿大学即将毕业,生活还算过得去。

 

  5月26日清早,大雨。邓庭芝独自步行8公里的山路,把组织慰问金坦然地交给了村“两委”。按照邓庭芝的意愿,村“两委”班子商讨决定,邀请邓庭芝一道,将党的“温暖”逐家逐户送到兰绍才等7户困难群众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