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建“拾玉书屋”诵百部国学经典

26.12.2015  18:05

人民网北京12月26日电 古谚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留下再多的金银珠宝,都比不上培养子孙以书为友相伴一生;留下再多的田园房产,都比不上子孙以圣贤君子为偶像照样学样。12月26日,“建设书香家庭,传承乡贤文化”第二届中华藏书文化论坛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志成礼堂举办。本次活动由民盟中央国情研究中心、中华藏书会(筹)、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和网易云阅读主办,北京古话今语文化有限公司承办,西城区文明办、新阅读研究所、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和领航100协办。明年上半年,35中学将引入民营资源打造“拾玉书屋”,培养在校生品读国学经典,并免费对社会开放。与此同时,在西城范围内推广实施“亲子共读经典”和“建设书香家庭”计划,推动国学经典走进百姓家庭。

据主办方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蒋凤君介绍,坐落在35中校舍内的两座古朴四合院将作为传播国学文化的落地项目,取名为“拾玉书屋” 供学生品读《中华国学百部经典》,并于周末面向社会举办常态化的“拾玉书屋 原典讲堂”明师带读经讲座、沙龙藏书文化行等系列藏书文化推广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第二届中华藏书文化论坛名家云集。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等著名文化大家及知名人士两百多人出席论坛,围绕书香家庭建设、乡贤文化传承展开富有开创意义的探讨与碰撞。

国学是什么?怎样入门?现年81岁的楼宇烈认为,国学包括本国所有学问,包括佛学。公众要了解儒家,可以从《大学》《中庸》入门;中学生最宜读《古文观止》,其中吴楚材的注释本最好。楼宇烈先生说,读书等于做人,“读书须先论其人,次论其法。所谓法者,不但记其章句,而当求其义理。所谓人者,不但中举人进士要读书,做好人尤要读书。”他引用朱柏庐在《劝言》所述之言告诉现场师生,读书在于求其义理而不仅仅是背诵章句。楼先生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中进行选择,他以经史子集为分类,摘取每一个部分的重点书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如何读这些书。

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每年人均读书5.14本,这种现状令人担忧。”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介绍说,“犹太人家里可以没有高档家具,但不可能没有书橱,而且书橱一定要放在床头,不能放在脚边。孩子生下来,父母会在书上涂上一层蜂蜜,让孩子觉得书是甜的,他们对书的态度不亚于宗教。

中华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后世子孙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源泉。国学经典当中蕴藏着对宇宙人生的探索,是中国人形成有主体文化思维方式最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一般性的阅读要有,但是还要拿出一部分时间来读经典。经典著作是人类精神产品里面的精髓,是人类文明某个阶段积累的一个结果,这些书籍包含着作家对整个社会和人本身长时间的、深入的思考。像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作品建立在对人的关怀上,会对读者有精神上的一种提升。只有通过深度阅读,才能真正把孩子们带向学科的广博与深邃,让知识的小溪汇聚为海洋。

下一步,西城区相关部门将联合华宝斋,以推进亲子共读经典、建设书香家庭为抓手,在儿童青少年心中播下孝亲尊师的种子,使西城区涌现出更多有家学、有家道、有家风的和乐家庭。

据介绍,该计划前期以读经为重点,力争实现“知行合一”;后期以读经为载体展开德育教育,以幼儿中国绘画、传统手工为载体展开美育教育,以甲骨文、篆书书法为载体展开智育教育,通过亲子茶道、家长沙龙等载体,促成从学国学中悟到真学问。同时,策划开展“书香家庭”活动,支持“家庭小书房”遍地开花,使国学经典走进家庭,使圣贤智慧滋润全家人的心灵。 (通讯员 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