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侗乡:校园歌声里流淌民族文化

13.05.2015  12:40

新华网贵阳5月13日电(记者骆飞)“嘞嘞嘞嘞……”清脆婉转的自然和声,如山间的蝉鸣,加之以童声演绎,歌声格外响亮动听。这歌声几乎每天都会从贵州从江县小黄小学的校园里飘出,回响在侗乡山寨。

学生们最喜欢哼唱的歌是近日走出国门、唱响世界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中的经典《蝉之歌》。侗族大歌被人们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历经2500年口传心授而不绝,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侗族聚居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地广泛传唱。

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观念的多元变化,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传承上也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侗族大歌谁在唱、谁在听的疑惑,重重地叩问人心。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是侗族大歌最主要的特点。说到自己的文化,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小黄小学的侗歌歌师潘锦莲显得很自豪,“但这也给我教侗歌带来困难,因为一个人很难兼顾多个声部的教学。

初中毕业的潘锦莲2002年就开始从事侗歌教学,是学校里唯一的侗歌老师。因为在教师编制外,她工资不高,却要教授全校6个年级7个班的侗歌。

工资高低都没什么关系,只要孩子们爱唱侗歌,唱好侗歌,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潘锦莲欣慰地看着眼前充满稚气的学生说,“侗歌好听,更养心,歌曲里什么都有,劝人向善,尊老爱幼,团结和睦,丰富得很,歌唱好了,还能学到不少人生智慧。

潘锦莲所在的小黄村享有“侗歌之乡”美誉,这个群山环抱、古树参天的侗族村寨早已名声在外,村里以歌谋生的人很多,还形成了输出侗族大歌的文化产业。

但与昔日从江县侗族村寨人人会唱侗歌、时常歌声飞扬的场面相比,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仍面临挑战。高增乡岜扒小学校长潘友祥说,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爱看电视,听流行歌,跳街舞,都不怎么关心自己的文化了。

我小孩就不爱唱侗歌,他会唱,因为没学就唱不好,甚至有的城里孩子连侗话都听不懂了。”潘友祥无奈地说,自己民族的歌既不会唱,也听不懂,确实不是好事。

如何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把类似侗族大歌这样的民族精品传承好一直是中国政府促进文化繁荣的重点,侗乡从江县正在积极探索,“民族文化进校园”成为当地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的重要方式。

自2014年4月以来,从江县每年拨款50万元作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经费,其中20万元用于“文化进校园”项目示点学校活动经费,按片区开展相应文化培训,在侗族村寨重点进行侗族大歌教学。

从江县小黄小学孩子们演唱的侗族大歌清脆而又响亮,人们相信,浓郁的侗族文化定会随着清脆悦耳的歌声和琴声,流淌在侗乡的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