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18.02.2015  13:35

  近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战略层面上,立足“教育立市”高度,把教育作为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民生层面上,把解决“上学难、上好学难”作为解决与民众最直接最关心的“民生十困”之一,力争在保障广大适龄人群有学上的同时,能读上好的学校。

 

  贯彻落实贵阳“教育立市”战略决策中,乌当区结合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试点工作的开展,自我加压,统筹推进。去年,针对我省关于压缩行政经费的5%用于发展教育的要求,乌当区压缩行政经费10%,用于增强教育发展保障能力。付出换取了丰厚的回报,在省教育厅公布的2014年各月教育突破工程综合排名中,乌当区在6月、9月和10月的排名位列全省第一,并在教育部201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圆满完成监测任务,获高度评价。

 

  去年,乌当区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1000余个,并完成对乡镇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乌当三中已建成区级设施完善、师资优化的大型乡镇寄宿制学校,极大满足了农村学生上好学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教师资源的同时,乌当区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去年,在全面实现“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及时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人员子女7439人入学,在公办学校就读比达84.02%。

 

  山区孩子有了更好的成长“摇篮

 

  2月6日,冯霞老师大清早从乌当区新添寨出发赶到百宜镇百宜村。这是她在寒假里最后一次家访。

 

  冯霞是乌当三中九年级年级组长,虽然正值寒假,但自2月以来,为更好地了解九年级学生的情况,给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好准备,她和其他老师一起分头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家访。

 

  宋白钰和杨佳是当天家访的重点对象。在2013年,原本就读于百宜中学的这两个学生,随着合并了百宜中学、新场中学、马场中学和羊昌中学的乌当三中的成立,转到乌当三中就学。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我们也能更清楚地知道学生的成长环境。”冯霞说。

 

  除了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怀外,对杨佳来说,现在的学校环境比以前好得太多。过去在百宜中学只有老旧的教学楼和很小的图书室,现在不仅教室里有“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图书室也比以前大了许多,还有两个大实验室。

 

  “每天都很充实,早上6点40分晨练,晚上10点熄灯。老师们不仅管我们学习,还指导我们生活技能。”宋白钰说,到乌当三中之后,每周住校,只回家一次,一改过去天天回家的状态,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了。

 

  在杨佳的爷爷奶奶心里,现在的杨佳也懂事多了,新学校的管理让他们感到心里很踏实。

 

  杨佳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走就是大半年不回家,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老师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杨佳的学习成绩从以前的班级前10名到现在的全年级前4名。

 

  乌当三中地处乌当区羊昌镇,离乌当城区约45公里,聚集了该区北部羊昌、新场和百宜3镇的学生,学生家长大多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不仅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为学生免除了学杂费,而且还为他们每人提供600多元的住宿补贴。

 

  14岁的宋白钰很喜欢现在乌当三中的氛围,每天上课的教学楼里按照春、夏、秋、冬的主题制作了墙体绘画,新的运动场也比以前的标准。“每天除了正课,我们还有吉他、拳击这样的特长课。”    (通讯员 韩雪)

 

  随迁子弟在城里读上了好学校

 

  家住乌当区富康路的高中生赵贵林已完全适应了公办学校的生活,不再是就读私立学校的高费生。

 

  10年前,赵贵林跟随外出打工的母亲曹莉来从仁怀来到乌当区。由于户口问题,最初她只能在新天城区附近的一所私立学校就读,每年学费高达万元。这让已经离异的曹莉肩上担子加重。

 

  随着公办教育逐渐取消户籍限制,曹莉四处打听,终于在赵贵林初三的时候转到乌当二中读书。

 

  “我们肯定希望上公办学校,但以前想都不敢想。”曹莉说,转学之后,老师们认真负责,教学质量也让她很满意。赵贵林觉得自己已经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受到了同样的教育而高兴。

 

  现在,赵贵林是乌当中学高二的学生,经过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这学期考试取得全年级文科第二的好成绩。

 

  同样住在乌当区新添寨的王滕飞,是新九学校八年级的学生。父亲王朝林为了让孩子获得好的教育,从王滕飞上小学开始,便从新场镇新场村打铁组举家搬迁到新添寨居住。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王朝林夫妇现在在贵御温泉打工,他们选择进城,就是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地教育。

 

  现在王滕飞在新九学校成绩稳定,这几年在乌当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培育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王朝林觉得举家搬迁还是值得的,至少孩子接受了在老家无法实现的教育。

 

  乌当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为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山区农民来到城里租房打工供孩子上学,已成为城市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乌当区着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入学,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管理,2014年不仅按“两免一补”的规定为这些学生免除了学杂费,给予免除学杂费补助115.27万元,而且还提供免费教科书金额达72.37万元。     (通讯员 韩雪)

  实施“六项提速工程” 加快打造教育发展升级版 ——访乌当区区长唐兴伦 本报记者 王太师

  今后,乌当区将围绕“建校舍、强队伍、重绩效、净师德、树品牌”的总要求,加速推动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切实解决“上学难、上好学难”的民生问题,着力实施“六项提速工程”,加快打造教育发展升级版。“六项提速工程”,即多元投入多元办学工程、多层次立体化办学工程、优秀教育团队建设工程、优质生源吸纳工程、教育项目突破工程、重大教育目标任务攻坚工程。

  以多元投入为抓手,开启多元办学局面。运用公私合营(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采取以商补教手段,加大教育事业发展投入,3年内基本完成全区教学场所建设及设施配备,全面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基本实现城乡优质教育均等化。清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障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

  以多层谋划为切入,构建立体办学格局。树立标杆意识,紧追教育先进地区、名优学校的办学理念,全力实施教育品牌战略;在城镇少年宫与乡村少年宫联动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校外教育综合体”发展高端校外教育,满足不同群体对优质校外教育资源的需求。积极落实特色学校建设计划,集中力量打造乌当区高中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新名片”。

  以人才培育为基调,打造优秀教育团队。积极引进优秀教育管理团队、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优秀师资,搭建学校优秀管理班子;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进出口管理机制、城乡优秀教师遴选机制等,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队伍正常流动,切实营造教育系统公平、公正的用人氛围。

  以完善机制为重点,聚合辖区优质生源。从落实责任机制、完善奖励机制、规范招生秩序等方面做起,尽可能吸纳优质生源,同时积极探索以区直示范性学校为龙头,与乡镇联动建立分校的办法,确保优质生源实现“一条龙”输出,提升教学质量影响力。

  以统筹调度为常态,夯实教育硬件基础。健全教育工程项目统筹调度机制,梳理完善拟建教育项目,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有效搭建智慧教育数据平台。

  以两大战役为载体,促进教育提质增效。紧盯“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验收”两大重点任务,加强攻坚工作调度,严格执行教育工作例会制度、责任约谈和责任追究倒查制度等,确保攻坚工作有序推进,加快乌当教育升级发展进程。

  采访手记

  “国之兴,必贵师而重傅”,在中华数千年延绵不绝的文化传统里,尊师重教、长善救失始终是重要一环。

  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后劲,抓教育就是抓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奋力建设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的同时,乌当区更是牢牢树立着“教育乃立区之本”的意识。

  乌当人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今后的发展潜力,坚持依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依靠教育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撑,依靠教育推动改革创新……

  高举“教育立区”大旗,推进“六项提速工程”,在新的发展道路上,乌当人将奋力实现教育发展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