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一位让人敬重的“名将之子”

19.10.2014  12:34

人民网郑州10月19日专电 若有人问,许世友谓谁?新中国开国上将、大名鼎鼎的传奇将军是也。许光谓谁?知之者却寥寥。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位不高、权不重,个性不张扬,不为众人所知也就不足为奇。然而,若你到河南新县走走,听人讲讲许光的其人其事,相信你也会打心底里敬重这位既平凡又不普通的人。

许光,许世友将军的长子。1932年,父亲许世友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年幼的许光便和奶奶、母亲留守大别山革命老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1948年春,许世友一份寻亲家书辗转很久才到了许家一个远方亲戚手里,许光这才和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父亲取得联系。许将军告诉儿子,趁着年轻要多学习文化知识,国家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去保卫和建设。

许光不辱使命,谨遵父亲教导。他先是在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后又在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海军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等院校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首批海军舰艇长。毕业分配到北海舰队,在一线部队摔打锤炼,圆满完成了海防巡逻、重大演习等战备训练任务,先后6次立功受奖。

1965年,正值许光在部队发展顺风顺水之际,许世友突然决定让儿子离开海军,回新县照顾奶奶,是谓“替父行孝”。许世友是出了名的孝子,许光也是深明大义——老父亲重任在肩、军务繁忙,服从父亲的决定,解除父亲的后顾之忧,个人的前程必须做出让步。

就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海军军官,转身变为县人武部参谋,许光从此再没离开故乡。

回到新县的许光在精心照料奶奶的同时,尤为关爱地方上生活困难的老红军,先后从个人工资中拿出近10万元资助红军后代130多人次,并为9位老红军遗孀养老送终。他常对人说“父亲当年让我回来,不仅仅是让我对奶奶尽好孝道,更要对饱受苦难的老区人民尽好孝道!

曾和许光共事40多年的新县原常务副县长韩文定回忆,1969年春夏之交,许光担任县人武部军事科长,同时兼任县邮政系统军事代表,负责筹建千斤乡159微波站。当时山上没有通公路,所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工肩挑背扛运到山顶,就连长4—5米、重几吨的水泥杆也是靠人工一步一步运到山顶,300多个日日夜夜里,许光同志始终与民工生活、工作在一起,直到机站建成。“现在很多老职工一提起许光同志那段经历,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韩文定老人介绍,上世纪70年代的新县,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上年纪的都知道,新县有“三个一”——“一个灯泡亮全城、一个喇叭响全城、一根烟功夫逛全城”。为了全县的用电问题,许光四处奔波,多次到地区、省里反映情况,甚至不厌其烦地给父亲写信求助。“要不是许光当年带领民兵架设了35千伏的高压线路,现在的县城还不知道落后成什么样子!”和许光一起参与建设的老部下丁进先饱含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