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里春意闹 “云上贵州”生态系统初具雏形

22.02.2016  11:06

试验田”里春意闹 数据之“”竞相开

——“云上贵州”生态系统初具雏形

    伴随着2016年步步前行的身影,几个新发生的大事件,再一次奠定了贵州作为全国大数据发展首选“实验田”的地位——

    印度软件行业实力最为雄厚的6家企业,首次抱团与贵州合作,问鼎全球IT领域“第一阵容”;

    全球第一大无线芯片供应商美国高通公司,选择与贵州组成世界级的“共同体”,探知未来“蓝海”中的中国机会;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呱呱落地,开中国大数据地方立法先河,为先行先试破冰护航。

    两年前,这里只是茫茫深山里一块不起眼的原始土地。白云苍狗间,斧劈混沌鸿蒙初开,春风化雨娟娟灌溉,政府与市场“两只手”推生出一座庞大的“云上贵州”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渐成秩序。

    两年后,这里拥有广阔天地和万物群落。春意盎然中,从基础设施层到配套端产品层的5个层级产业链环环相扣生长,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三足鼎立”,催生种类纷繁的数据之“”竞相盛开。

    最开放的生态环境,创造包罗万象的“云上贵州

    开放,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贵州扶摇直上入“云端”的第一道门。

    起初以打破壁垒和互联互通为切入点而建的贵州大数据产业系统平台,通过扩容升级和迁云工程,今天对数据汇聚、开放、共享的能力更为强大。

    2055台云服务器、810台数据库服务器、3000TB数据存储总容量,足以支撑各单位在平台上存储数据资源、在平台上使用业务应用系统。

    “书同文,车同轨。”集约建设、集聚应用,明确政府购买云服务,20朵云266个应用系统迁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37个政务部门部分信息应用系统在平台运行。仅一项“统一购买”动作,节约成本45%。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上线运行,完成353个数据资源目录的梳理和111个数据集上云,旅游、交通、食品安全、工商等云长单位启动了跨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交换66次,交换数据量1036M。

    目前,系统平台聚集了5万G数据量,日均访问量10亿次,总流量38TB,全国所有省区都调用过平台数据。

    与此同步,信息基础设施三年会战激情迸发,一砖一瓦地搭建和筑牢“云上贵州”活动环境。

    2015年,贵州以信息基础设施投资132.7亿元。大手笔建成运行省互联网交换中心,实现三大电信运营商贵阳本地网间流量直接交换,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达3060Gbps,光缆线路达73万公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隧道3GLLTE信号覆盖分别达3647公里、701公里和447个,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电话”。

    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贵安新区数据中心一期已投运,服务器承载能力16万台。

    贵州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南方数据基地并上升为集团网络骨干节点、中国移动集团5大数据基地之一、中国联通集团云计算一级节点。

    数据中心规模初具,开始显示出巨大能量。

    贵州开创“数据招商”新模式,协议引进各类数据资源1115个机架。国家旅游局、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中科院相关数据资源落地,教育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相关数据资源即将入黔,国家食品安全溯源追溯云、华大基因、华为、科大讯飞、滴滴出行等数据资源陆续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