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民博会”:挖掘贵安丰富资源 弘扬贵安特色文化

27.07.2015  17:04
 
  作为民博会一个永久性的办会地,贵安新区努力把“民博会”打造成为聚集人气、展示发展成果、传承民族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不断提升贵安新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7月24日,多彩贵州“两赛一会”的升级版,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民博会”)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妇女特色手工(刺绣)技能大赛、书法绘画大赛全省总决赛在贵安新区北斗湾开元大酒店举行。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贵安新区参赛队向广大专家和与会嘉宾充分展示了贵安民族民间手工技艺薪火相传的丰硕成果。

  栩栩如生的雕塑,独具特色的刺绣、绚丽多彩的陶瓷,淳朴厚重的蜡染蜡画,琳琅满目的银器,件件都是精湛绝伦的精品;

  精美作品的创作者既有上至花甲的老人,又有尚在读书的学生;既有职业工匠,又有留守妇女;既有传承艺人,也有民间技艺能手,人人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专家:新区新希望

  总决赛比赛现场的专家评委们认真细致地鉴赏,为每一个参赛作品打分。

  “今天一件设计巧妙的作品,或许明天是进入市场的畅销旅游商品。”民博会总决赛专家组组长申敏说。

  在鉴赏了贵安新区一组工艺品设计作品后,申敏告诉记者,贵安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民间工艺品设计作品应该更多地体现当地民族文化自身的特点和风格。

  “作为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也是全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新区可以搭建一个平台,把全省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品汇集于此,形成一个展示、创意、加工、销售一体的聚集地。

  申敏表示,如何依靠现代技术对传统技艺进行改造提升,让那些民族民间文化精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是贵安新区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申敏认为,承办民博会不仅将为贵安新区聚集大量的人气,依托民博会这一平台,有利于带动贵安旅游发展,推动当地特色商品产业的培育和成长。

  “赛事为新区比赛中的精品进行加工和批量生产进入市场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借助民族民间工艺的产业化,可以大量培养‘贵安名匠’,带动当地创业就业,实现农民致富增收。”申敏说。

  置身于妇女特色手工(刺绣)技能大赛现场,一身民族风打扮的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族民间美术系的老师潘梅,一边忙着为参赛选手打分,一边不时拿着自备的相机拍照留影。“每次参加这个大赛都会觉得很兴奋,每年都能看到很多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百余位绣娘集中PK,难得的盛景确实让人激动。挨个看,看得花了眼,看得不愿离开。

  “虽然不同民族绣法、绣工不一样,但是都很好,经过历史的沉淀,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潘梅告诉记者,自己参加了多次类似的活动,见证了这些年旅游商品产业的变化、发展,也切实感受到贵州民族民间艺人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能工巧匠大赛评委组组长蔡群告诉记者,贵安新区的少数民族刺绣参赛作品都是传统的纯手工打造,极具当地民族特色,刺绣手法细腻,作品质量好,也适合长期保存。

  “当地政府一定要大力度扶持民族刺绣产品,引导他们将单纯的传统刺绣作品转换为特色商品。新区的手工艺人应该走出去,学习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蔡群说。

  “今年的亮点就是设置了一个青年组,现场出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好多还是在校学生。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而言,传承是第一位的。”同样作为评委,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建生此行最大的感受是,几年的赛事,中老年参赛选手占了很大比例,如今,终于看到了一股新生力量涌动,看到了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传承的希望。

  尽管打分任务重、时间紧,但每当看见一个年轻的面孔,张建生还是会忍不住跟对方聊上两句,或问问制作工艺,或了解创作思路。

  申敏表示,十年前,刺绣、蜡染等民族技艺几乎集中在40岁以上的人群。但是因为市场的需要,随着特色商品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很多青年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这些手工技艺。所以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引入市场,让民族民间文化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就能实现对这些传统的、民族的工艺更好的传承。

把民博会打造成贵安新区对外开放的一张“文化品牌

  作为一个国家级新区和贵州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贵安新区在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担当。

  贵安新区不仅要打造“经济新区”,还要成为“文化新区”,把文化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生产力。

  《贵安新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自然山水、民族人文资源优势,展示原生态文化魅力,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打造具有贵州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

  围绕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布局,新区通过深度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努力发展原生态民族风情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严格实施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加强原始屯堡古寨的保护利用,建设屯堡生态博物馆艺术村,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商品加工出口基地。

  贵安新区办公室副调研员张孝刚告诉记者,正值大开发大建设的贵安新区需要吸引更多的目光,聚集更多的人气。努力搭建一个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示贵安新区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并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进行传承保护和合理开发,可以成为新区发展的一大竞争优势。

  “我们将充分借助贵安新区将长期举办民博会的契机,精心把这个平台真正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产业品牌,推动贵安新区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张孝刚说。

  据介绍,新区将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能体现民族工艺的遗迹、展览合理规划到村寨打造中,甚至镶嵌到民居里,让人一走进村庄、走入景点,就能感受贵安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落户贵安新区的“世界民族民间艺术博览城”将以世界眼光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不仅汇集国际国内民族民间艺术产品、文化遗产,还将承载国际民间艺术交流、国际青少年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功能。目前,该项目已经展开规划选址和招商引资。为了将民博会打造成一个“产业品牌”,贵安新区还规划了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创业的园区和孵化基地,旨在吸引国际国内著名的工艺大师在贵安新建工作室,将好的创意与市场实现嫁接,真正让那些具有“贵安特色”的民族工艺品、文化产品成为畅销世界的精品。

  “六月六”古街、平寨社区“创客空间,正在成为新区传承保护和开发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载体。

  为了办好此次民博会,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在工作筹备之初,就邀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对新区文化、旅游发展进行了调研和评估。专门成立由新区一把手负责的筹备工作指挥部,并从各个部门组织抽调了一批精干力量。为了把民博会做成一个品牌,新区加快民博会会议中心和展厅建设、“北斗七寨”村寨提升改造及民族工艺品商业一条街等民博会重要活动场地等项目建设,以确保民博会前所有基础设施硬件和装修布展等软件设施全面完工。并完善“家庭园艺节”、“乡村美食节”、“玉工艺品展拍”、“贵安音乐季”等极具贵安特色配套活动的组织筹备。

  据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助理王晨曦介绍,为了配合博览会,5月初,新区就下发通知并动员直管区各乡镇和大学城、新区各单位积极挖掘作品。通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新区共收集书法绘画、刺绣、艺术产品设计和能工巧匠作品303件,并于6月底在新区湖潮乡车田景区举行选拔赛,评选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并由书法绘画大赛、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大赛和能工巧匠四个类别的前10名创作者组成新区参赛队参加全省总决赛。

参赛者:新区新前景

  从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到民博会,名称发生了改变,但通过赛会培训技能、传承工艺、挖掘人才、推出新品、开拓市场,推动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特色商品产业发展的主旨一直未变。

  7月24日上午,首届民博会四项大赛总决赛现场,参赛的贵安新区手工艺制作者们第一次集中亮相。谋发展、图展示,促交流,不同技艺的代表闪亮登场,表现不俗。

寻求发展

  已过花甲之年的王清兰来自新区高峰镇。上午10时许,记者在比赛现场见到她时,她正聚精会神的缝制一条裙子,手边摆放着马尾、彩线,面前手工缝制的鞋垫、儿童布鞋排成排。

  “我早上8点就来了,都已经卖了两双鞋咯。”自己的手工布鞋一亮相就获得青睐,王清兰很高兴。

  “来参加这个比赛,就是为了寻找发展的机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王清兰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对马尾绣情有独钟,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研习,如今凭借精湛的技艺已在家中开起一间服装厂专门做民族服饰。此次来参赛,除了亮绝活,更想借此寻求一些发展的机会。

  “现在贵州正在大力发展旅游,少数民族特色的一些产品很受欢迎,我们要不断交流、学习、吸收,才能做得更好。”王清兰说。

  和王清兰一样为谋发展而来的,还有蒋泽科。作为花溪山之陶艺有限公司的代表,蒋泽科为此次参会煞费苦心。看上去像舀水勺子,实际上可当作果盘的作品,一连烧了12把才收获2把,难度可见一斑。

  “民博会是个难得的平台,想借此推广重塑贵州陶瓷的雄风。”拥有老师身份,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多次参加“两赛一会”并获得荣誉。原本可以在“幕后”安安静静教学、实践,只为宣传贵州陶瓷,他渐渐走到“幕前”。

  “贵州自古就有土窑烧陶的习俗,平塘县的牙舟陶,作为我国十大名陶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连牙舟陶都遇冷,更别说其他的陶瓷。”织金砂陶、赤水红陶、绥阳白陶、贞丰黑陶与绞胎陶、余庆绿陶与黑陶、雷山灰陶、威宁白碗陶……提起贵州陶瓷,蒋泽科如数家珍,不忍好东西被遗忘,也难怪他迫切希望借参会展示传统技艺,并谋求发展。

展示交流

  “这个就是拿来展示,不卖的。”当有人对挂着的精美苗族服饰感兴趣询价,来自新区湖潮乡车田村的刘小燕如此解释。

  “我还没想过要把这些一针一线做出的衣服拿来卖,感觉有些舍不得。”刘小燕告诉记者,平时在家务农闲暇时,自己做衣服成了最大的喜好。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村里的老人学,都快20年了。”对于苗绣,刘小燕有着深深的热爱,除了祖传的手艺不愿放弃,还因为一针一线融入了自己的心思,是传承、创新的艺术作品,每一件都独一无二。

  “那你此次参赛的目的是什么?

  “以前不知道有这个比赛,这次正好在贵安新区办,就想来看看,一方面锻炼一下,另外也来学习交流。”刘小燕的参赛目的很单纯。

  当记者问到将来是否会考虑将自己制作的衣服进行出售时,刘小燕考虑了一下说:“我们车田村正在打造4A级景区,村里有一个民族艺术博物馆,如果可以的话,我首先还是想先做点成品出来放在里面展示,让大家更加了解苗绣。”。

  “没想到我也能来参加比赛,而且还是在家门口,感觉挺兴奋的。”家住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社区的王辉行从没想到自己玩手工编织能玩到比赛现场。

  王辉行的制作台前很简单:成品恐龙、小老鼠、蛇、龙随意摆放着,几根裁好的粽叶、一把明显锈蚀的刀片、两把看上去不算锋利的剪子,以及已经编制好的几截类似尾巴的东西。

  埋头自己的手上功夫,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一条细长的粽叶就在王辉行的摆弄下,被赋予了“生命”,成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就是喜欢,小的时候看见人家做自己就琢磨,空闲的时候就去编来到景区卖,没想到还能挣钱。”在王辉行看来,自己做的就是和打毛衣差不多的小手工艺,没想到还能代表新区参加民博会这样的盛事。到了现场,很多精湛的技艺让自己开了大眼界,他认为自己能和这么多高手在一起展示,足够荣幸了。通过比赛,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回去后希望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的创新上。

推介贵安

  贵安新区北斗湾开元酒店内,首届民博会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大赛、书法绘画大赛赛区热闹非凡。一边陈列着极具民族特色、独具匠心的民间工艺品设计参赛作品,另一边展示着流派各异、描绘多彩贵州的书画作品。

  据介绍,在已经完成评选的书法绘画总决赛中,贵安新区参选作品最少,但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新区参赛的10件作品中,3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优秀奖2件。

  在书法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展示区,不难发现,作品都取材贵州本地的自然风光、民间文化和民族风情。

  “书画作品,也是推介贵安的一种有效途径。”新区参赛队书画组的陈中滨说。

  以山水画见长的陈中滨告诉记者,贵安新区生态环境优异,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自己将联合省内优秀的绘画爱好者在新区采风,通过创作更多更好的绘画作品展示新区美丽的生态画卷。   

  “去省外考察学习,看到了很多描绘现代城市的绘画作品。随着新区加快建设,我也会尝试一些新的画风,把新区绿色工业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呈现给世人。”陈中滨表示,希望通过书画这一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安,喜欢上贵安。

传承创新

  在妇女特色手工(刺绣)技能大赛赛场,贵安新区的绣娘们制作的作品吸引着与会嘉宾的目光。

  代表新区参赛的贵州民族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蔡宁宁用民间扎染的手法对麻布进行染色处理,得到了丰富的色彩,再用刺绣的手法绣上叶脉,做成布艺画。

  不是少数民族的蔡宁宁很喜欢那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和技艺,她希望可以开拓创新,将一些现代元素融入到民族手工艺品中,通过这种方式,在民族工艺得到保护传承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在传承中创新,如何将自己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也是成为贵安新区绣娘最担心的问题。

  “以前我们十几岁就开始学刺绣,一直到现在虽然干农活,但是有空都会为家里人绣一些衣服。现在愿意学习这么技艺的年轻人不多了。”来自马场镇平寨社区的布依族绣娘王小建说,其实只要有人愿意学,绣娘们都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高速公路新建20191011)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高速公路加油站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投资主体变更20191011)
现对拟变更投资主体和重新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商务之窗
关于促进贵州农产品市场销售项目拟奖补企业的公示
为充分发挥餐饮业对贵州农产品的消费扶贫作用,商务之窗
杨明凤二级巡视员赴从江县开展商务扶贫工作调研
   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夏红民书记在省直部门支持保障商务之窗
成品油行政许可公示(快速干道新建20190916)
依据《行政许可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贵州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审核,以下拟建快速干道加油站符合《贵州省新增道路加油加气站规划布点(2018-2020)》 ,商务之窗
省商务厅机关第四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
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