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纪实

14.06.2015  14:11
开放带动后发赶超 创新驱动跨越发展

——贵州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纪实

  这个夏天,多彩贵州,忙碌而精彩。

  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刚一谢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又将登场。

  数博会,嘉宾云集,名企汇聚,收获的不仅仅是200亿元签约,更勾勒出贵州大数据发展的美好图景。

  生态论坛,贵州与世界,不仅仅是一场绿色对话,更要种下一颗颗生态与发展的种子。

  开放的尺度,决定发展的空间。

  以更宽阔的胸怀、更积极的姿态对接中国、拥抱世界,树立一个“多彩、开放、奋进”的贵州新形象;

  以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姿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宣传贵州声音,增进外界对贵州了解,增强贵州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开放带动,是贵州的铮铮誓言。

  “5个100工程”、贵安新区,酒博会、生态文明论坛、数博会……一个个开放平台,破土而出,拨动贵州发展的琴弦。

  创新的力度,决定发展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曾指示:要立足贵州产业发展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

  创新驱动,是贵州的根本选择。

  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8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304家高新技术企业、2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0107件专利授权量……一个个创新成果,奏响贵州后发赶超的最强音。

   开放带动

  引资引智引技,激活创造潜力


  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常态,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把内陆开放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大潜力。

  这是贵州省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重大机遇。

  时不我待!

  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带队的贵州党政代表团,近年来,东行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南下广东、广西,西进甘肃、宁夏、云南,取经、学习、交流,多方拓展对外开放,引资、引智、引技。

  用开放倒逼深化改革、倒逼创新驱动、倒逼调整转型。

  贵州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

  打造一批集聚性、引领性、综合性、全球性开放平台,拥抱先进生产力,激活创新创造潜力。

  “5个100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和重要战术安排。

  100个产业园,100个农业示范园,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旅游景区,应运而生。

  “5个100工程”既是全省吸纳和集聚生产要素、引进和集成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平台,更是全省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目前,贵州省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近万户,步入快速发展期;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达到200余个,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新引擎;100个旅游景区换新颜,为旅游业发展添活力;100个城市综合体和100个小城镇迅速崛起,如珍珠镶嵌在贵州大地。

  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双龙临空经济区的“闪亮登场”,更成为全省引领性平台的主角。

  2014年,贵安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第8个国家级新区。从一张白纸着笔,短短一年时间的拓荒,打基础、建平台、强招商、布产业,已描绘出壮观绚丽画卷,实现“一年有框架”,正朝着“两年有效果”目标迈进,走出一条内陆开发开放的新路子。

  去年底,贵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

  这是贵州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

  这也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

  目前,综保区注册企业72家,包括惠普、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中航集团、国药集团、博奥生物等也相继落户。

  喜讯不断,捷报频传——

  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今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遵义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正紧锣密鼓。

  三大综合保税区,将打破贵州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瓶颈,引领贵州对外开放。

  黔南州龙里县,毗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两“”携手,双龙临空经济区,腾空而出,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战略平台。

  综合性平台,构建起贵州开放创新的新高地。

  由点及面,在建设开放创新大载体中,做大做强黔中城市群,是构建开放创新贵州的重要支点。

  在要素配置、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综合性平台的作用,把黔中城市群建设成为贵州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域。

  贵阳、遵义,建设创新型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协同创新、竞相发展。

  省域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全球性平台让开放的贵州,国际化步伐加快。

  以党中央作出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为标志,我国迈入了新一轮的扩大开放。

  在新形势下,面向世界,打造国际性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开放创新,刻不容缓。

  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正式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功举办四届,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的“中国窗口”。

  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内唯一国际性酒类博览会,每年9月举办,逐渐成为“对外开放”、“产业培育”的代名词。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成功举办七届,掀开贵州与东盟国家合作新篇章。

  推进三大全球性平台建设,贵州打开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走向世界的一扇扇窗口。

   创新驱动

  聚集发展力量,推动经济转型


  贵州同步小康,面临着既要“”又要“”的双重任务。“”,就是要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发展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靠前。

  但面对资源、环境的倒逼压力,我们到底要追求怎样的经济发展?发展的动力又源自哪里?

  在新常态下,必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行进在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征程中的贵州,方向越来越明确,思路越来越清晰。

  立足省情,贵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谋划、部署,逐一展开。

  先后召开科技大会、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等多个文件,构筑起贵州科技支撑跨越发展,创新驱动后发赶超的顶层设计。

  合作创新,引领跨越,构建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这是站在新的战略高度,贵州做出的创新抉择。

  2013年9月,这一抉择付诸实践。

  贵阳牵手北京中关村。“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正式挂牌。北京市知名企业与贵阳各县市区签署合作项目106个,投资465亿元。

  一年多的实践,硕果累累。

  开展3次大型招商引资签约活动,累计签约合同项目183个,合同引资924亿元。

  开展3次技术项目对接会,促成技术合作项目20余项。

  组织4批人到北京进行“一站一台推广应用培训和技术经纪人培训”,22人通过考试,成为贵阳首批技术经纪人。

  一年多的探索,受益匪浅。

  贵阳在发展升级版图中,坚定一个目标:将北京创新资源优势与贵阳资源、区位、市场优势结合,探索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科技支撑,多方发力,奏响创新驱动的美妙乐章。

  做大做强企业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推进产业技术创造、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倾力发展高新产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瓮福集团,一个典型的资源型企业,专利申请达到1018件,赢利产品不再是享誉多年的磷肥等传统产品,而是氟、碘、净化磷酸等系列高精尖化工产品。由此成为国内磷化工行业的排头兵。实现从买入国外装备和技术向国外输出技术、装备及管理的转变。

  平台是创新的支撑。

  打造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一流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一流的科技风险投资平台、一流的人才培养引进平台。

  四大科技平台建设健步如飞。

  贵州科学城,这个集聚科技研发、人才服务、创业孵化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大平台,6月底,将迎来首批科研单位入驻。

  科技资源服务信息平台,着力培育建设“大学生创业企业-科技型种子企业-科技型小巨人-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成长梯队,已扶持1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技术市场平台,着眼解决从技术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共享平台,实现质监、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科技“创新券”,成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及时雨。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贵州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

  本届省委两次全会专题研究人才问题,分别通过《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连续三年,召开三次大型人才博览会,面向国内外,招贤纳士。

  聚集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目前,省级创新人才团队达123个。

  贵州对人才的引进,前所未有。

  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法国国家科学中心等知名院校及国际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建立30家院士工作站,引进35个院士团队。

  设立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资金,用于奖励创新创业人才。

  贵州对人才的培育,前所未有。

  鼓励各类人才锐意创新、激情创业,力争建成全国人才创业首选地。

  “让有智慧的人才聚在一起,全力打造发展高地。”这是全省上下在创新过程中逐渐趋同的共识。

  产业是创新的引擎。

  大数据是贵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动实践。

  穿行在贵阳国家高新区园区,仿佛走进了“”的世界。沿着白金大道,20公里大数据走廊雏形初现,科技园、科学城、大数据城将纵贯南北,落户高新区的食品安全云、教育云、环保云、社区云、媒体云、电子政务云、智能交通云、医疗云,大放异彩。

  漫步贵安新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云计算中心、第四代富士康贵州公司……一栋栋厂房、一个个机房,已拔地而起;一件件产品、一个个数据,正在飞扬。

  数据统计,贵州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产值3年增长近3倍。

  高新技术产业,如同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吸引着各方创新资源集聚,为贵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再添动力。

  又好又快

  发展提速奋力追,结构优化全力转


  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成为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发动机和推进器。

  主动适应新常态,贵州努力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与“”上下功夫,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新常态,新作为,贵州奋力超,发展提速。

  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产业项目、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字,感受着贵州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贵州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一路“飘红”,不断释放全省坚持开放带动创新双驱动的效应。

  一季度,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4%,增速全国第二,实现经济连续22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省三次产业增速均高于全国同期增速,处在较快增长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以上增长。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财政支农、惠农力度继续加大。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继去年出台支持全省工业发展37条措施之后,今年,贵州再次制定“23条”,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3.4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中提速,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2%。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一。旅游业、金融业、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快速增长。

  新视野,新业态,贵州全力转,结构优化。

  五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全国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建设一批“大健康”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一批健身养生和职工疗养等项目。

  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大省,发展农业领域电子商务。

  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为核心标识的文化品牌产品,培育新兴旅游业态。

  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推动建筑业与建材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五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贵州新型工业化步伐愈行愈稳。

  高速列车穿越崇山峻岭。

  朵朵祥云绽放美丽贵州。

  开放带动,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创新驱动,我们的步伐愈发铿锵。(范朝权 向永东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