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姚小泉在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发展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31.07.2015  14:33

  在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发展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校党委书记 姚小泉

(2015年7月30日)

同志们:

今天把大家请来,召开一个关于学校人文社科发展方面的调研座谈会,主要是想就学校如何进一步推动人文社科发展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去年年底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后,党委决定由宋宝安副校长来分管人文社科工作,同时加大了对人文社科振兴的工作力度,但是我们在推进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学校党委和行政决定请大家一起来商量商量,看看我们的人文社科到底要如何振兴。刚才,发言的各位专家深入分析了当前学校人文社科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客观指出了近年来学校人文社科发展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分析和梳理了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为有针对性地寻求加强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切实推动学校人文社科新一轮的振兴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切中要害、情真意切。我听了以后,感受很深、启发很多。我感觉大家从内心上、从心底里是关心学校发展的,也是期盼人文社科振兴的。大家对振兴人文社科既有很多好的主意,也有很大的干劲,可以说大家憋足了一股气、鼓足了一个劲,都“蛮拼”的。

为什么叫做“振兴”呢?简而言之:贵大人文社科曾经辉煌过,现在有了差距,我们理应振兴;贵州要改变“欠开发、欠发达”面貌,需要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我们需要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呼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我们必须振兴。大家都知道,人文社科是贵大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品牌,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学科的前辈先贤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至今还在学界发挥着重要影响,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人文社科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如谢六逸、冯友兰、蹇先艾、王佩芬、李淑元、朱厚锟、张妆舟等都曾在校执教;贵大教师蒋希文、王瑛、周翰林等在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的人文社科也培养了陈世炬、龙永图、叶小文、陈祖武、周卫健、宁静、聂远、马少骅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虽然2004年新贵大合并组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加强人文社科建设,努力出流派、出人物、出成果。如:张新民教授在清水江文书搜集、整理和研究,以及阳明文化研究等领域,贡献非常突出。2007年,他以“明清时期贵州阳明学地域学派研究”为题,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年刘锋教授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是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自2004年设立以来我校首次获此殊荣,极大地彰显了我校人文社科的科研实力。去年底,“明清时期贵州阳明学地域学派研究”的结题获得优秀,这也是我校自2007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优秀等级(获得者李建军)以来的第二次,十分难得、十分可贵。另外,贵州省首批10名“黔灵学者”,我校就有3人(洪名勇、杨军昌、崔海洋)。还有我们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特色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在全省也是实力最强的。如:由郑强校长牵头、我校教师完成的研究报告《贵州建设中国人才首选地战略研究》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学院朱满德博士参与调研起草的报告《今年秋粮收购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得到张高丽副总理、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等等。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国内一些以人文社科见长的一流大学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与贵州大学在全国的整体地位相比,我们人文社科的发展水平还不相称,集中表现为五个“不够”:一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还不够;二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和高端人才还不够;三是具有较高显示度和贡献度的学术成果还不够;四是我校人文社科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五是我校人文社科的国际国内竞争力还不够。就拿省内几所高校来比较,在人文社科发展的一些重要指标都超过了我们。如贵州师范大学已经拥有文科一级学科博士点,而我们文科一级学科博士点还是空白,二级学科博士点也很少。同时,人文社科领军人才和有影响力的学术精品都很匮乏。这与我校作为全省高等教育的龙头老大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过去的习惯性思维,深刻认识历史上的成就不等于现在的优势,现在的优势不意味将来的辉煌;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差距,以新的目标、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常态,努力开创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发展的新局面。实际上,针对人文社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科学振兴,并于2009年12月召开了文科振兴大会,制定了《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振兴纲要(2010~2015)》,理顺了人文社科发展思路,制定了学校人文社科振兴的目标任务,加大了对人文社科的支持力度。但近6年过去了,我们的人文社科发展仍然缓慢,效果还不理想,还需要继续加强和振兴。

当前,不管从外部的发展环境来看,还是从我们自身的发展阶段来看,实现我校“人文社科振兴梦”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每位人文社科工作者都应该充分认识、抢抓机遇、各显其能、大有作为。从国际层面来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一个国家要成为真正的强国,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需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这不仅为我们人文社科走出去提供了难得机遇,更需要人文社科在国际学术领域抢占话语权。从国内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提出了关键在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特别是他到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与师生畅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问题。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视察时专门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中,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这就是讲:要实现“中国梦”,就迫切需要人文社科发挥道路指引和理论创新作用,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就迫切需要人文社科发挥文化引领和以文育人作用,为实现“两个百年”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就迫切需要人文社科发挥咨政服务作用,研究和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热点问题。这不仅为我们人文社科提出了时代课题,更提供了大有作为的舞台。同时,中办、国办转发了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为我们人文社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从区域层面来看,省委已经明确提出了“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也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需要经济指标、产业发展的支撑,更需要精神力量和文化引领,这些都为我们人文社科提供了主动融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武之地”。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实现建成有特色领军型高水平大学的“贵大梦”,就要以人文社科的发展振兴,来促进学校整个学科建设水平;就要以人文为根基,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就要以人文社科影响世界、服务国家、引领社会的贡献度和支撑力,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就要以人文社科的传统优势,来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环境。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人文社科发展。说实话,学校党委之所以把科研管理经验非常丰富的宋宝安副校长安排来分管人文社科工作,就是要在人文社科振兴方面再加强、再推动,最终使贵州大学人文社科与理、工、农学科协调发展、比翼齐飞。

同志们,大家都知道,人文社科是贵州大学的基础,学校人文社科的学术研究有底蕴,有基础,也有过辉煌的建设成就。作为贵大人,我们都会为贵州大学人文社科的历史成就、学术影响、办学传统感到骄傲和自豪。到了我们这一代,更应该使命自觉,担当起传承贵大人文社科光荣传统的历史责任;更应该差距自省,突破自我满足、墨守成规的观念和思想;更应该发展自信,树立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更应该奋斗自强,努力实现贵州大学人文社科振兴。下学期,学校将召开第二次文科振兴发展大会,努力实现“人文社科振兴梦”,为实现“贵大梦”提供有力支撑。那么,到底如何振兴呢?我个人觉得,振兴人文社科,一要有“大视野”谋划,要站在“国内一流”的建设目标上,逐步提高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在提升软实力的同时兼顾硬性指标的考核;二要有“大文科”概念,文史哲等要互相支持,加强协同、资源共享、共促发展;三要有“大投入”保障,尽快完成文科学院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校区二期工程文科大楼建设,保障人文社科学科建设有充足、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四要有“大发展”氛围,学校要集中优势、汇聚资源、重点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和科研机构要加强谋划,尽快出台建设方案,并做好宣传动员,激发广大教师振兴人文社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我想除了这些,还要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上狠下功夫。

抓重点——就是要抓主要矛盾。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不抓主要矛盾,工作就会如坠烟海,失去重心,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抓主要矛盾,就无法把握全局,明辨方向。任何事物都有轻重缓急,只要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和主要矛盾。人文社科振兴也不例外。贵州大学要在全省争得应有的“领头羊”地位,真正实现“人文社科振兴”这一奋斗目标,就得进一步练好内功,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合力打拼重大拳头项目,重点扶持优势学科,抓住学科群与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凝炼学科方向、扶优扶强,使“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进一步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几个特色学科专业(如民族学等),然后由点到面,形成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一流学科,逐步提升学校的品质;就得进一步造就一大批大师、名师,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抓手和重点。只要我们牢牢抓住重点,用全局的眼光、宽广的视野、务实的作风,重实干、求实绩、抓具体、抓不放、抓到底,“人文社科振兴”就一定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破难题——就是要破解发展道路上的瓶颈和困难。发展如攀岩,越往上难度系数越大。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直面发展的瓶颈和难题,更要有破解难题的勇气和胆识。难题是空间、是潜力,也是挑战和机遇。难题能使我们清醒忧患,也能让我们直面症结。贵州大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的进位赶超,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转折期和“深水区”,每往前推进一步,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大,困难也会越多。如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需进一步优化,高层次领军人才总量和优势特色学科需进一步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依法治校能力和学校办学自主权需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新活力需进一步激活,体制机制和现代大学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等都是需要我们去破解的难题。“破难题”要有的放矢,善于运作,敢于担当,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舍我其谁”的胆魄。一是要加强管理服务的协同创新,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人文社科建设提供良好服务。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加强会商沟通,部门协作。特别在有关制度的制定上充分酝酿、协调一致。避免制度之间自相矛盾,互不买账。要创新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和服务形式,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二是要加强科学研究的协同创新,注重解决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大科研问题的解决,往往靠一个学科、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学院、一个学校都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发挥多学科、多部门的优势,集中大家的智慧。我们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要打破学科界限,消除部门壁垒,大力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要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凝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突破阻碍研究人员有机组合和资源共享的学科壁垒、院系壁垒、学校壁垒和区域壁垒,通过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大力支持人文社科院系和科研机构建立独具特色和潜力的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融合。

补短板——就是要反躬自问差距和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和不足,以求突破和弥补。“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长的木板,而是以最短的那块木板来衡量。要增加木桶的容量,就必须加长木桶的短板。查找“短板”不是自亮“家丑”,而是自我完善和提高。贵州大学的发展独具特色,有目共睹,综合实力已居全省高校前列,并成为了贵州高等教育水平的标志和贵州高校的“排头兵”。但是,当我们跳出贵州看贵州高校,站在贵州大学之外看贵州大学时,我们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短板”便显露无余。如:我们的人文社科至今并没有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科研团队,并没有形成有分量的老中青三级梯队和本硕博三级教学的格局,高水平领军人才依然缺乏,在国家级重大项目和重大课题的决策中“话语权”不够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不足和短板,急需我们去正视、去弥补。“补短板”需要我们统一思想、正视差距,更需要我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使命使然。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就是要加快制定《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2015~2020)》,在《贵州大学关于加快建设有特色领军型高水平大学行动计划(2012-2020)》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特色、质量、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加强重点发展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跨越发展、学术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孵化与学术精品资助、学术交流发展等各项发展计划。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环境,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资源整合优化机制,切莫简单的进行全开力和资源的重新“瓜分”,一定要以正确的振兴契机来优化组合,既要有利于鼓励年轻教师成长,又要有利于促进各类学科、各类教师的平衡综合发展。评价实际上就是用人导向问题,它不仅是校风、院风的体现,更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杠杆。文科教师要坚守“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的风范,只有久经积累,苦研经典,达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境界,方能成其大事!

同志们,我们要实现“人文社科振兴梦”,除了必须“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外,关键还是要靠每个文科工作者转作风、抓落实、求实效。所以,我还想借此机会,向全校文科工作者提三点希望:一是要有学养、有境界。作为大学老师,特别是一个文科学者,首先更应该是一个文化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要有内涵,也就是要有学养、境界和胸怀。因此,我们每位文科学者要有道家“小我”的修养,学会低调、谦虚,“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要有儒家“勿我”的境界,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不足,不唯我独尊;要有佛家“无我”的追求,大公无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是要有责任、有追求。我一直讲,在贵大校园里,不管是书记、校长、院长,还是院士、博士、教授,老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希望每个文科老师都能心归校园、心归课堂、心归学生,坚持把不擅自到校外兼课,作为最基本的要求;把为自己的学生上好每节课,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三是要有底线、有敬畏。做学问永无止境,但必须守住最基本的底线。要敬畏政治责任的底线。少一些牢骚,多一些实干;少一份游移,多一份坚定;少一些解构者,多一批建设者,在坚持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学术追求。要敬畏学术道德的底线。对于每位专家、学者来说,名声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什么都可以破产,但学术信誉不能破产、自己的人格更不能破产。要敬畏科研经费使用的底线。牢固树立科研经费是公款,公款私用就是贪污,对公款搞“提成”就是违法的意识。

同志们,六年前,我们召开了“文科振兴”大会,并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思想和意见。但是,六年过去了,我们人文社科的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发展缓慢,很不理想。这不是我们不重视或者政策不好,也不是我们的目标任务不明确,而是我们没有好好的认真的抓落实。因此,我建议在今天这个会议的基础之上,由宋宝安副校长牵头,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文科振兴方案,向郑强校长汇报以后,召开校长办公会和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讨论,为下学期召开好贵州大学第二次文科振兴大会做好充分准备。“无畏风霜勇励志,甘洒热血报春秋”。有梦想才有未来,有奋斗才有希望。振兴人文社科是时代的呼唤,是建设有特色领军型高水平大学的需要,是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人文社科广大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让我们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搞好人文社科振兴各项工作,确保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地位落实到师资建设、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氛围营造等各个环节,真正实现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发展攀“高峰”、登“主峰”、立“奇峰”的目标。攀“高峰”——就是围绕学术主流和学术前沿,涵育学术精品,使人文社科整体学科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跃居全国高校前茅;登“主峰”——就是围绕优势学术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实现文科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力争使人文社科相关一级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同类学科前列;立“奇峰”——就是开辟新的特色学术领域,构建交叉学科平台,培育新的学术生长点,推动新兴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建设有特色领军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