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广播电视台播出邱祯国参加省“两会”面对面节目

29.01.2016  16:24
  应省政协邀请,厅党委委员、总规划师、新闻发言人邱祯国与铜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世凡一道作为访谈嘉宾参与录制的2016年省“两会”大型电视专题节目昨晚在贵州广播电视台6频道播出。   《两会面对面:谋略贵州.迈步新路》由省政协办公厅主办,贵州政协报和贵州广播电视台执行。在第四期《开放贵州·交通辟新局》访谈节目互动中,主持人徐兴海围绕“十二五”贵州交通建设和发展 成就、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设的“贵州模式”和“贵州速度”、交通扶贫及“十三五”贵州交通建设发展等话题与邱祯国进行深入交流。   节目在2016年1月28日晚间22点05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6频道播出后,节目文字版于今日在贵州政协报B1版见报,网络版在多彩贵州网上展示。   嘉宾邱祯国在节目互动中   贵州政协报对此次节目作专题报道        (萧子静 摄影报道)   节目实录——   开放是保障,是发展内外联动的关键。近年来,我省认清“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现实,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深化开放、促进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美丽乡村“小康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了“以大交通带大开发、用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新格局。去年底,贵州顺利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成为全国第9个、西部第1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这是我省奋力后发赶超、弯道取直打出的又一张“开放牌”。   第四期:开放贵州·交通辟新局      主持人: 谋略贵州,迈步新路。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您现在收看的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贵州政协报录制、中国电信贵州公司独家特约播出的2016年省“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面对面》,我是主持人徐兴海。   开放是保障,是发展内外联动的关键。近年来,我省认清“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现实,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深化开放、促进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美丽乡村“小康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了“以大交通带大开发、用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新格局。去年底,贵州顺利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成为全国第9个、西部第1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这是我省奋力后发赶超、弯道取直打出的又一张“开放牌”。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总规划师、新闻发言人邱祯国,铜仁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凡,一起围绕“开放贵州·交通辟新局”这个主题来聊一聊。欢迎两位嘉宾来到演播间!   提起交通,我们每个人应该都能感受得到,近些年的出行、旅游确实是便捷了很多。回顾“十二五”期间特别是过去这一年,在贵州交通建设和发展方面,有哪些事情给两位嘉宾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邱祯国: 截至去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28公里,全省88个县(市、区)全部贯通高速公路。我认为,贵州在“十二五”收官之时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秉承“五大发展理念”下出的漂亮“先手棋”。这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胜脱贫攻坚战抢占了先机,争取到了宝贵的五年时间,对贵州今后推动扶贫开发、同步小康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李世凡: 首先,三年前铜仁只有28公里的高速公路,到去年底全市建成596公里,超过全省的高速公路平均水平。其次,五年建成通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全市农村公路通村率达到75%,路修到家门口、标准也很高,老百姓都拍手称快。另外,随着沪昆高铁贵阳到长沙段的开通,铜仁从高速公路时代步入“高铁时代”,使原来的交通劣势变成了区位优势、以前的山区边缘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短片1 大交通网络成型 贵州天堑变坦途     “连峰际天,飞鸟不通。”这是古人对贵州交通闭塞的形象描述。让天堑变成坦途,不再受到大山的阻隔与限制,这是贵州人夙兴夜寐的梦想。几百年来,人们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用勤劳艰辛的行动书写了一部注满贵州精神的奋斗史。   从1926年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贵州逐渐结束驿道运输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为3943公里;1964年,实现了“县县通公路”目标;1986年,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200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924公里,2013年达到3200公里、2014年实现4002公里、2015年底突破5100公里。如今,贵州立体式的大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建成,黔道不再难行、天堑已变通途。借助交通带来的区位优势,贵州已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成为了全国区域发展战略中联通南北、承接东西的重要枢纽。   主持人: 路修得这么快、这么好,我就想到一个问题。贵州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行路难修路更难;更关键的是贵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管是省级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钱袋”里的票子都不是很多。那么,全省建成5100多公里高速公路得花多少钱?我们建设和发展交通的资金到底从哪来?   邱祯国: 交通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很大。一般来说,在贵州修建高速公路平均1公里需要1亿元,5100多公里大概要投入5100多亿元。   从这些年贵州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来看,可以用国家给力、自身努力、借助外力“三个力”来表述。首先是国家给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交通运输部给予贵州特殊的优惠政策,利用车购税等中央资金,加大对贵州交通建设的扶持力度,很多政策都是非常给力、非常倾斜的。其次是自身努力。从2008年提出“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以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理念,坚持交通先行、交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省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0亿元作为基数、每年再递增10%,这笔投资还会延续到“十三五”时期。各市、县也做得非常好,千方百计地挤出财政性资金,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三是借助外力。贵州要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光靠政府性资金肯定不够。因此,我省大胆尝试、创新模式,通过创新寻找到政策红利,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引进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大型央企,来参与贵州的高速公路建设。这些大型央企有施工、设计、运营优势和融资能力,可以通过BOT+EPC(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把它们全产业链的优势都整合起来。在全省51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中,有1585公里是采取这种模式建成,吸引的资金达到1770亿元、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李世凡: 十二五”期间,铜仁的高速公路建设在全省一张蓝图的布局下推进,包括邱总刚才总结出的“三个力”。它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经验是,通过投融资的制度创新、模式创新,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   铜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和发展,提出要在“十三五”时期再建400公里高速公路,使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进一步提升对内串联密度和外联互通能力。在建设过程中,都会推行PPP(公私合作)、EPC模式和经营期政府补贴等方式。市交通运输局已经在市人代会上作出承诺,今年6月至少要启动兴建两条地方高速公路。   短片2 铜仁:优先发展交通 交通引领经济     “黔东门户”铜仁地处武陵山麓,历史上因水而兴,舟楫往返、商贾云集。但陆路兴起、水运阻隔后,这里被边缘化,陷入有区位无优势的尴尬境地,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近年来,该市树立并践行“优先发展交通、交通引领经济”的理念,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倾力打造贵州向东开放的“前沿”和武陵山片区交通“枢纽”。先后建成铜大、杭瑞、思剑、松铜等多条高速公路,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完工并开通9条国内重要城市航线,加之新开通的沪昆高铁和在建的铜玉城际铁路,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如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构建起铜仁赶超跨越的快捷通道,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小康梦架起了桥梁。而随着立体交通“四网”基本成型并融入全国综合交通网络,铜仁也打开了迎接大企业、引进大项目、规划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时间窗口。    主持人: 铜仁市发展交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是全省的一个缩影、一份样本。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对未来几年全省交通建设和发展,现在有清晰的蓝图或者规划了吗?    邱祯国: 有,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未来五年全省交通发展的目标,可以用“一建成、四突破、三提升”来概括。“一建成”,就是要基本建成以“六七八网”高速公路为骨架 、以国省干线为支撑、以县乡公路为脉络、以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四级公路网络,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7000公里以上,形成“六横七纵八联”的高速公路架构。“四突破”,就是要在普通国省道提等升级、农村交通发展、内河水运建设、“智慧交通”四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提升”,就是要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的衔接水平、交通运输服务的品质和能力、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显著提升。 通过“一建成、四突破、三提升”,我省谋划“十三五”时期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要比“十二五”期间的4431亿元增长10%以上。    主持人: 路上在跑,水里在游。贵州属于“两江”上游地区,境内有多条大江大河,应该说水运条件是很不错的。“十三五”时期,全省水路、航道建设又有哪些安排?    邱祯国: 贵州“十三五”时期水运发展的最重要目标,是尽快打通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航道。东北方向,要畅通乌江进入长江的主通道;西南方向,要畅通南北盘江、红水河进入珠江的主通道。打通这两条航道,就能为贵州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提供又一种更加便捷、绿色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同时,我省有都柳江、清水江、赤水河三条出省辅助通道,要通过建设配套的港口、码头等,进一步提高航道等级,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运输效果和效益。另外,还要按照综合交通运输的思路,把港口、码头和高速公路、铁路衔接起来,建成一种“集疏运”交通体系。这样不仅航道打通了,其它运输方式也能更加有效地衔接、运行,推动贵州水运快速发展。    李世凡: 乌江在铜仁境内有460多公里,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按照全省、全市的统一规划,“十三五”时期要把思南、德江、沿河等乌江沿线的几个县串联起来,把四级航道升级成三级航道,达到500吨到1000吨的通航能力,使乌江实现通江达海、内引外联,服务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同时,要把穿过铜仁市中心、60多公里长的美丽锦江,打造成一个内部循环、通航达百吨的航运枢纽,通过“集疏运”工程主体建设“水上公交”,服务于城市品味提升和旅游产业发展。 主持人: 聊到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当“十三五”的目标全面完成后,是不是就不会有大规模的交通建设了?未来交通发展的重点又是什么?    邱祯国: 这个趋势是符合交通发展普遍规律的,现阶段我们主要是在补短板、做规模,就是使没有路的地方都通路、有路的地方通得更好。根据规划,“十三五”末全省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水运要建成几个主要航道,应该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暂告一个段落了。到那时,在20万公里的发达交通基础上,用交通大数据、“智慧交通”的理念来管理整个网络、提升它的运行能力,使公众获得更加优质、更好的服务,就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通俗地讲,当路修到一定的阶段,怎样把路养得更好、管得更好,让老百姓用得更舒心,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主持人: 大交通改变大区位、大建设促进大发展。贵州交通经过近些年的合力打拼、攻坚克难,相比以前已经大有改观,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现在路通了,心更要跟着“”起来。因为道路只是“硬件”,发展归根结底还得靠“软件”。只有心态更开放、思想更解放、行动更“奔放”,借助畅通的交通“大动脉”和“毛细血管”,贵州的富集资源才能真正“”起来、广大老百姓“兴黔富民”的理想才会真正“”起来。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嘉宾热情参与,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田锦凡图片摄影/本报记者 王 吟)   【背景资料】2015年,贵州建成高速公路16条(段)1100公里;截至当年底,全省高速公路车总里程突破5100公里,实现88个县(市、区)全部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覆盖5个千亿元、10个两百亿元、20个百亿元重点产业园区和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形成15个出省道,与相邻省(区、市)和珠江三角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滇中经济区实现高速公路联。   全省公路路网总里程达18.3万公里,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例有较大提升,农村公路在村油路、水泥路建设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在水运方面,已实现乌江全线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