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开诚布公“问”脱贫 直面痛点谋良策

20.09.2018  18:05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开展首次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代表、常委会咨询专家与16家省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

开诚布公“”脱贫 直面痛点谋良策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下定总攻的决心、集结总攻的兵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路走来荆棘满地,越往后前行,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突破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化解特殊贫困群体还有哪些难题?

    9月19日,在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后,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咨询专家们有备而来,16家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掏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家底”。2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中,大家直面痛点问题,回应症结毫不保留。

    资金如何用到刀刃上—— 打好组合拳 强化风险监管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贵州贫困人口多、财政家底薄,如何才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王秉清委员、张林鸿委员和省人大代表李必勇都有着同样的担忧。

    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确实,筹措资金压力大!”副省长吴强首先直面了大家的问题。

    对于钱要从哪来的担心,吴强给出了解决方案——整合省本级财政资金、中央支持、融资创新,“多管齐下逐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有了扶贫资金,如何才能提高使用效率,防止挪用?

    省财政厅总经济师步涛回应,“根据各次审计、监察、巡视的结果看,资金效益问题是项目实施的伴生问题,抓管理就要抓源头。”他分别从项目选择、执行过程给出了解决措施,“下一步,扶贫项目全过程要实施绩效目标管理。

    针对委员们调研中发现的扶贫小额信贷“户贷企用”的问题,省扶贫办副主任田志清抓住症结,给出了风险防控和问题整治的具体措施。

    除了省政府下发文件明确精准放贷、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要求之外,还有全面禁止扶贫小额信贷打包投入政府融资平台集中使用等规定。省扶贫办还与省联社联合下发了通知,有序有效开展“户贷企用”的整改。

    穷根如何斩断—— 搬得出 有保障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不少贫困山乡的群众心中,哪怕山外的世界再好,山脚下的木屋片瓦也难以割舍。

    “易地扶贫搬迁中,尤其在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地区,个别群众不愿拆除原住地老房子,有些还不愿意搬。”通过前期的基层调研,杨云委员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后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他把问题抛给了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张杰,“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成效如何?搬迁后期政策上是否有扶持?

    “拆除旧房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是筹集还款资金的需要,是体现帮扶公平的需要,是斩断穷根的需要,是恢复生态的需要。”张杰并没有回避问题。因为一些干部有畏难情绪,个别群众不愿意拆除旧房、放弃搬迁等因素,拆迁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

    “我省拆除旧房设置了一年的过渡期、缓冲期。”张杰分析问题所在,要消除干部畏难情绪,避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还要加强后续帮扶扶持力度,消除群众后顾之忧。

    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医疗保障首当其冲。

    邓家富委员担心,“由于新农合存在农户交的钱年底就全部归零的情况,影响群众参合积极性,还会给一些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钻空子,套取新农合经费。

    省卫计委副主任龚仲明做了回应,“账户设置哪种方式更佳,还在进一步的改革完善中,国家没有明确的标准。我们会密切关注账户资金的使用效果评估,推进账户管理方式的完善,既调动好参合积极性,又提高互助共济效应。

    对于委员担心的新农合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问题,龚仲明也坦言,“确实存在新农合资金使用滞后的情况”。下一步,将注意引导把控新农合资金使用,保证门诊就医及时报销。

    发展动能如何激发—— 实施“智志双扶” 延长脱贫产业链

    “对取得2018年关键之年决定性胜利充满信心!”通过调研,委员们都对贵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点赞,但立足长效,方能长远。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也造成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工作中的困难。”尹晓芬委员发问,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住在石山区、深山区,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田志清接过问题,点出关键,“要从扶志和扶智两方面努力”,着力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表彰激励机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

    有了动力想干事,如何才能去干好事?潘学军委员和杨正万委员分别从扶贫产业链、信息公开的角度提出了疑问。

    省农委副主任肖荣军做了回应,“贵州果蔬等农特产品在销售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也为我们延长产业链条打下了基础。在农业产业园建设冷库等设施,已经在计划范围内。

    对于如何防止贱农伤农的问题,肖荣军的回答直击关键,“还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服务。”通过农业专家定点和流动服务为农户增强应对市场的能力。

    田志清对如何让老百姓心里有数,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策红利,给出了解决方案,“村务公开是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管理监督的有效方式。

    除了从制度上规范村务公开,近年来,我省还从公示公告的内容上进行了细化实化、增加督促检查。同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保证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脱贫路上走得更有底气。(记者 王鲁铨)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