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新活力

15.03.2017  15:04

时间:2017年03月15日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宋明智

◎特别关注

增进产业结构优化与效益。一号文件中以农业的“种-养-质-售”为主线,首先强调了种植结构的协调搭配,畜牧与奶业,农-渔互补模式,在遵循农业生产规律的同时,加大提供经济效益,延伸、放大价值链,推进信息化的农业时代。笔者认为,较以往,文中罕有的提出“全面振兴奶业”之词,表示在奶业复杂的产业发展历史背景下,国有优质品牌,已经上升的国家战略层次。同时,强调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地发展农业,发挥各地域的优势,选择匹配农业种植与经营模式是农业区域布局的根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重在质量,更重在安全,此关乎我国农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我们的启迪:在发展农业时要结合当地条件情况,选优配置,评优发展。切勿跟风发展,不切实际。此部分提出的各类农产品、渔业产品,以及各种管理规划和经营模式,应是我们各级政府工作落实的重点,同时也是各类投资企业的关键商机。

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一号文件强调了农业“可持续”生产的理论内涵。以集约化的方式,创造环境友好型的基础,合理、高效地推行农业生产。里面的核心词是,“改良”农业生产方式。文中针对此方面大篇幅的阐述可归纳为做好农业循环与环境补偿,其宗旨就是:创造环境友好型的中国“大农业供给体”。这部分内容阐明了我国农业环保体系的重中之重。

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中低产田改良、经济作物、草食畜牧业、海洋牧场、智慧农业、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科技作为重点研发。同时提出了加大对丘陵山区农业开发,农业和渔业农机设备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文中这些信息,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科技为支撑的路径指明了方向。

推进农业服务与制度改革。一号文件着眼于基础性的问题,即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乡村宜居文化。重点针对当前农村所面临的医保、养老、教育,以及特殊、弱势群体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其中将新能源、水资源、信息化的开发,作为农村的基础性建设,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另外,一号文件还强调了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以金融为杠杆撬动农村产业机构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合金融扶持政策。这里体现了未来国家将会以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金融扶贫,以及政策倾斜为动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更重要的是,对当前的农村产权制度进行大胆的创新性改革,推行农村“三权分置”模式,扩大农村土地市场化,房地一体化,大大“简化、提效”农村土地确权体系。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扩大合作化与量化范围,大大降低了农业体系中的产权交易成本。

针对外部资本的进入,可能导致农村土地被侵占性控制的情况,国家政府确实也有这方面的防范考虑或担忧。这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越过的底线。因此,在农村土地利用改革方面,合理、有序的利用资源是要在把握“度”的情况下进行。

如何探索出农业农村发展用地的有效保障机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农业农村各业用地,重点是要发挥出各级政府因地制宜的管理能力和土地规划的科学性。

农村劳动力的开发与利用,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核心问题,一号文件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创业创新体制格外重视。力图引导农民工、科技人才回流,通过配套服务吸引,社会保障制度等,开辟农村产业创新“新环境”,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本新动力。

在诸多条件的推动下,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或示范区,强调了采取自下而上的模式,基层先行先试,“立典型、树标杆”,为更大范围、更深入的改革经验推广提供实践依据和参考。这些体现了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践行,循序推进的一种政策方式。

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业主体产业上,从农业种植、渔业开发、农业产品结构与培育模式、效益增收与补偿、农产品供给侧价值链,以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系统化的政策布局,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创造农业发展与供给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服务上,文件中重点提出了科技支撑、金融辅助,基础设施完善与制度改革,这些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大胆尝试制度的“分置性”创新,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注入了新动能,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性和战略性。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三农”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永远绕不开的主题。多年来,我国历届政府在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发展政策时,都会重点围绕着这个主题提出相关指导性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入阐述了未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向和改革模式,为各地方政府实施农业发展改革指明了路径,同时鼓励创新、激发活力,从产业结构、效率与价值链,绿色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基础设施与制度改革等几个方面重点做出了战略性规划,系统全面地谋划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