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报:新兴产业为贵州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14.03.2017  14:03

 

黄勇

 

 

伍国勇

 

 

 

姚旻

 

时间:2017年03月03日 来源:贵州民族报 作者:罗元涛

 

访谈嘉宾:

黄  勇(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伍国勇(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教授
姚  旻(贵州财经大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授)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1个省份“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名义增长”相关数据。贵州以经济总量11734.43亿元,位居全国25位。名义增速最高的3个省份为西藏、贵州和重庆,均超过11%,贵州排在全国第二位(11.73%)。
      近年来,贵州省GDP增速一直以两位数上升,其中的原因是什么?GDP增速将对我省的“增比进位”有什么作用?对贵州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有哪些重大推动?如何看待我省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
      本报邀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勇教授,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伍国勇教授,贵州财经大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姚旻教授3位嘉宾进行解读。

 

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

 

      记  者: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1个省份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名义增速数据。贵州的名义增速为11.73%,仅次于重庆,位居全国第二。你是如何看待贵州的“后发赶超”的?
      伍国勇:看到这样的可喜结果十分欣慰,这是贵州“后发赶超”的一个主要标志,我认为一方面是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外部发展机遇,依托气候、生态、资源环境等优势,在“两加一推”主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果断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坚决守住“两条底线”,全面推进“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战略行动的结果;二方面是全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积极支持省委省政府实施各项战略行动、各种发展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追求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小康生活的殷切期望。
      姚  旻:贵州名义增速仍得益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拉动,贵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处于强劲增长势头。近年来,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相关投资快速增长,在这些领域吸引了众多的企业投资者。没有太重的历史包袱,优化原有产业结构,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贵州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记  者:2015年,贵州经济总量10502.26亿元,首次超过了新疆。在过去十多年间,贵州首次将名次向前推进一步。2016年,贵州经济总量达到11734.43亿元。在你看来,这意味着什么?
      黄  勇:经济达到万亿级,意味着我省经济总体规模在全国分量上升了一点。进入万亿级经济总量是个标志性事件,但很多省都已经进入万亿级了。下一步我们要从人均水平来测评,毕竟贵州人口数量多,人均收入水平低,经济还需加速发展。要想赶超式发展,率先到达小康,经济发展增速需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伍国勇:这意味着贵州厚植“发展优势”正确决策,标志着全面“赶超阶段”的开始,基于当前的状态和模式发展,贵州省未来的经济总量将超越更多的省份。
      姚  旻:贵州首次将名次向前推进一步,这是值得欣喜和高兴的事。但是考虑到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的投资拉动,而固定资产投资后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改变,还需加大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否则,难以持续。

 

比发达地区具备“成本优势”

 

      记  者:在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最引人注目的,依然是贵州的经济增速。按照贵州11.73%的速度,明年就有可能超过山西省(2016年GDP为12928.3,名义增速0.98%)。这将是贵州第一次比肩甚至超过北方工业省份。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黄  勇:从经济总量来说,一方面我们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我们能超过山西,是因为这几年山西发展太慢。我们需要理性发现在经济发展中能够超过一些省份的客观条件。当前,我们找了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快。但是,我们也要从经济发展速度滞后的其他省吸取教训。
      伍国勇:前面谈到,出现这种结果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贵州长期处于“欠开发、欠发达”的状态,资源环境条件优越,发展模式处于“低端水平”,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型方面无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比发达地区具备“成本优势”(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时间成本);二方面,山西等北方传统工业省份,工业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经济体量大、环境影响程度深,发展方式已经形成“路径依赖”,要在新的发展时期推动转型,存在“资源环境、产业落后、人力资源、路径依赖”的硬性约束,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全面转型,长期来看“转型成本”也比较高。
      姚  旻:首先是东北经济增长率大降,这是全国的共识;西北经济大跌也是早晚的事情。贵州率先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结构持续优化,白酒行业跃升为工业第一支柱产业;以“大数据”为引领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贵州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为贵州发展释放了新潜力。但总的来说,贵州还需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作为引擎,经济增长才会持续。

 

“10%以上增速至少持续到‘十三五’期末”

 

      记  者:2016年的数据当中,我们发现,东北三省的增速偏低,尤其是黑龙江(总量:15386.09,增速:2%)和吉林(总量14886.23 ,增速:4.29%),总量比贵州稍微强一些,但面临着艰难的产业转型。如果以五年为一个阶段,按照贵州目前的发展势头,这两个省份也将被贵州所超过。你认为有没有可能?
      黄  勇:如果按现在的增速,是有可能超过。但也要看到国家在对经济增长掉速的地区,也出台了很大政策。如东北,新一轮振兴东北的政策已经出台。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我省当前经济发展可喜的势头,也要看到国家为了扶持东北经济的计划,新一轮振兴东北政策的含金量大。国家为推进山西、内蒙古等资源地区区域的发展,也出台了许多政策。
      伍国勇:当前,贵州省经济平稳运行,总体向好;供需两端精准调控,稳增长动力持续不减。按照当前的状态发展,贵州未来五年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十三五”期间,贵州的主要任务聚焦于“全面脱贫”的,这是艰难的历史任务,必须实现;实施“大数据、大健康”战略行动,目前来看推进了贵州的“初步转型”,但是是否能够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从经济规律的角度,大数据大健康产业作为新的市场机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尚不能确定会两大战略会保持“高位拉动”经济增长。东三省也在努力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否赶超一事目前还不好说。
      姚  旻:可能的。一方面,贵州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投资高速增长阶段,三次产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教育医疗等领域都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等问题,投资需求空间巨大;同时,工业经济增长势头也不错,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而东北三省产业转型还在寻求突破,东北三省中看辽宁,国家给他很多资源,有利因素加快集聚,看看辽宁能不能突围出来。

      记  者:贵州11%以上的增速,在你看来是什么条件或者因素促成?你认为这么高的增速能持续多久?
      黄  勇:保持经济增速受到很多方面影响。一是投资,我省是一个贫困省份,要保持高的经济总量增速,就必须保持高增速的投资,国家投资增速降低,民间投资乏力。二是消费。贵州是西部地区的落后省份,是贫困面较大的省份,收入能力有限,收入增长能力有限,消费难以大幅上升。三是出口。我省出口产业较少,全国出口产业现在一直是负增长,我省出口经济增长速度也不高,现在找不到出口领域的新的增长点。
      伍国勇:贵州省实现快速增长是各方面合力的结果,主要得益于“四动”和“四力”,投资拉动、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中央给力、对外借力、领导有力、干群发力。我认同“四动四力”的看法,这种增速至少还能持续15-20年的时间,这也是贵州黄金赶超时间。
      姚  旻:实际增速为10.5%;10%以上增速至少持续到“十三五”期末。高速增长除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还依托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攻坚项目以及房地产投资拉动作为重要引擎,同时工业增长也作出了贡献。金融的杠杆作用在加大。

 

“转型的根本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记  者:有人认为,贵州因为没有工业基础,所以过去发展得很慢,但现在看来,这又是轻装上阵的机会,没有包袱和负累。像东北三省、山西等地,就面临这个难题。在你看来,这些地方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转型升级以及产业复苏?
      黄  勇:一个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扶持,能够起到一些外力作用。最核心是要转换一个地区的内生动力,它才可能可持续发展。
      伍国勇:这些地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复苏和转型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难以简单用一个数字来概括,各地所面临的困难各不相同,采取转型和复苏政策也不同。目前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复苏时间难以一言以蔽之。
      姚  旻:东北三省、山西都走的是依托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目前面临的问题同样可归纳为:资源衰退、结构性衰退和体制性衰退。东北集中了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全部过剩,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转型的根本在于所有制结构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

      记  者:在看到贵州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看到贵州短板的一面。比如贵州贫困地区太多,多个市州的GDP,都在1000亿元以下徘徊。要想做大总量,需要从哪些方面去着力?
      黄  勇:首先要有自己的产业基础,产业基础雄厚,发展较为容易些。贵州除贵阳和遵义外,其他市(州)产业基础都比较薄弱。其次,加大招商引资。而招商的前提改善投资环境,招有发展前景、市场前景的产业。各市州要加快、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外,加快城镇化建设与民生工程建设同步推进。
      伍国勇: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烟、酒、煤、电”等贵州支柱性的产业,其产业基础较好,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成本较低”。另外,对接“工业4.0”,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大健康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促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发挥山区气候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小、特、精、多”农业产业发展。活跃消费市场,发展全境特色旅游。
      姚  旻:贵阳、遵义必须走创新之路,双引擎辐射带动全省发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集聚区;要依托城市群的兴起辐射带动等等方面。

      记  者: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很多年里,“烟、酒、煤、电”等一直是我们经济的支柱,如果贵州的经济总量要达到2万亿或3万亿以上,在你看来,还需要哪些产业的崛起?
      黄  勇:这是一个比较远的目标。就目前来看,我们还需要做好推进产业转移升级,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补齐短板,做好基本工作。
      伍国勇:据我了解,贵州省的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其中发展最快的盈利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这与许多城市的发展过程相似,因此,如果贵州的经济总量要达到2万亿或3万亿以上,还应依靠传统优势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小、特、精、多”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姚  旻:我觉得需要非金属产业的开发、深加工;全域旅游形成促进大旅游的发展;大数据产业真正落地;大健康医药养生产业兴起并蓬勃发展;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做出贡献。

 

“数据运用要渗透三类产业”

 

      记  者:贵州目前在大数据产业方面成效显著,但目前来说,也是一个搭台的阶段。真正达到产业的集聚和爆发,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你认为大数据如何给当地的经济带来“真金白银”?
      黄  勇:大数据产业链条发展,首先从数据存储开始,数据运用要渗透至一产、二产、三产,使之智能化、数字化。光是低端的数据存储,这是没有用的,只有为一产、二产实体经济做服务才行。大数据要想爆发式、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和实体经济相结合。
      伍国勇:国内大数据产业,本身还处在摸索阶段,短期内很难看到成绩,贵州省也如此。贵州省现在的大数据产业,实际上是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大数据的核心业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挖掘、数据生产、数据交易)的税收和产能还是一个问题。贵州省的宣传造势呼应了中央政策,为大数据国家战略的落地做好了实践,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地方政府对大数据的重视,营造良好氛围。要能带来“真金白银”,一是要积极搭建数据产业“生产模式”,打通地方政府各类数据生产单位快速融入生产模式的合法路径;二是搭建数据产业“消费模式”,打通数据需求单位接入数据的消费通道;三是搭建数据交易的“流通模式”,包括“税收体系、价格体系、流通体系和政策体系”。
      姚  旻:需要依托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运用大数据延长产业链,进而引领带动大数据实体产业和大数据新兴产业的集聚。
      记  者:在你看来,贵州目前的机遇和难题在哪些地方,哪些行业?如何去破解?未来的全省经济产业布局中,你有哪些建议?
      黄  勇:信息产业和与民生高度相关的健康产业是当前贵州发展最大机遇。传统行业,能源型、资源性产业是贵州命脉产业。新兴产业如大数据等,规模还很小,还形不成支撑产业,传统行业需转移升级。产业布局必须符合整个产业发展的规律。首先要提供产业发展的条件,另外产品需要市场,其次产品需求的竞争力。总体要向优势产业园区靠近,集中进行集群化发展。全省总共建了100多个产业园区,有些是同构园区,下一步就是如何加强解决同构园区的协调问题,使产业发展布局呈集群化、基地化。
      伍国勇:难题在大扶贫、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机遇主要在大数据、工业4.0,贵州省应该紧紧抓住大数据的潮流,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全面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加快推动“小、特、精、多”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姚  旻:我认为机遇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备,能源资源优势仍是支点。而面临的挑战是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仍是瓶颈(大学集聚区没有形成创新中心,企业创新中心也很弱)。